新华社墨西哥坎昆12月13日电(记者倪瑞捷)《生物多样性公约》(以下简称《公约》)第十三次缔约方大会正在墨西哥坎昆召开,来自19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代表们为保护全球生物多样性出谋划策。
《生物多样性公约》和《联合国防治荒漠化公约》《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被并称“里约三公约”,它引领全球生物多样性保护方面的合作。全球生物多样性保护面临哪些挑战?生物多样性与我们有何关联?中国面临的现状如何?参加大会的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生物多样性问题专家徐靖给出了答案。
问:什么是生物多样性?
答:生物多样性包括多样的生态系统、丰富的物种和物种本身所含有的遗传资源。从动物、植物、微生物,到陆地、海洋等生态系统,都属于生物多样性的研究范围。保护生物多样性也就是保护生物遗传的多样性、物种的多样性和生态系统的多样性。
问:全球生物多样性面临哪些威胁?
答:生物多样性三大主要组成部分——基因、物种和生态系统多样性表明,地球和地球上的生物正受到严重的威胁。从1970年到2006年,脊椎动物物种丰度减少了近三分之一,珊瑚物种退化速度最快,热带地区及淡水物种减少程度最为严重,近四分之一的植物正面临灭绝的危险。淡水湿地、海冰生境、盐沼、珊瑚礁、海草床和贝类礁体等都在严重退化。
问:哪些因素造成生物多样性的丧失?
答:生存环境变化、过度开发、污染、外来物种入侵和气候变化是造成生物多样性丧失的主要因素。世界自然保护联盟“危急清单”评估显示,因农业和不可持续森林管理导致的生存环境消失,是物种濒临灭绝的最大原因。气候变化对生物多样性的考验主要取决于不同物种的迁徙能力和适应更加极端气候条件的能力,预计很多物种无法适应气候变化的速度和规模,从而面临灭绝风险。造成生物多样性丧失的根本原因还是人类的生态足迹超出了地球的生态系统承载能力。
问:生物多样性的丧失会给我们的生活带来哪些影响?
答:提供粮食、纤维、医药和淡水、作物授粉、过滤污染物、防止自然灾害——这些生态系统的服务功能都会因为生物多样性的退化和变化而面临着潜在威胁。没有了生物多样性,人类将面临食物不足、缺乏清洁水源、呼吸污浊空气等问题,世界将充满各种废弃物。没有木材、药材和各种各样的工业原料,也会影响国民经济的发展。
问:《公约》的目标是什么?
答:《公约》的三大目标是保护生物多样性、可持续利用生物多样性组成成分、公平公正地利用遗传资源所产生的惠益。《公约》缔约方政府必须制定生物多样性战略和行动计划,其义务包括建立生物多样性保护区、促进受威胁物种的恢复、消除和控制带来危害的外来物种、控制现代生物技术带来的风险等。
问:国际社会为什么需要《公约》?
答:保护生物多样性需要全球合作。生物多样性在全球分布极不均匀,很多生物多样性丧失的地区都是发展中国家,且为贫困地区,要保护这些地区的生物多样性需要全球发达国家的资金、技术投入和支持。由于全球各地保护的进展参差不齐,经验、技术和信息的交流就尤为关键。另外,许多物种属于迁徙物种、许多生态系统跨越国界,因此需要各国通力合作才能达成保护目标。
问:中国生物多样性的整体情况如何?
答:中国的物种丰富多样,被列为世界上12个生物多样性特丰国家之一,这12个国家的物种总和超过了世界总数的70%。特有属、种繁多也是中国生物多样性的特点之一,大熊猫、白鳍豚、水杉、银杏都是中国的特有物种。中国也有丰富的陆生生态系统和海洋与淡水生态系统。然而,中国生物多样性的整体情况也不容乐观。例如,多数草原出现不同程度退化,内陆淡水生态系统受到威胁,海洋渔业资源减少等。
问:中国在生物多样性保护方面做了哪些努力?
答:中国于1992年6月签署《公约》,是最早签署和批准《公约》的国家之一。目前,保护生物多样性已经上升为国家战略。退耕还林、退牧还草等重点工程效果显著,近10年来中国森林面积和湿地保护面积显著增加。截至2015年底,中国建立了2700多个自然保护区,总面积达147万平方公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