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诺贝尔化学奖授予法国的让·皮埃尔·绍瓦热(Jean-Pierre Sauvage)、美国的弗雷泽·斯托达特(J. Fraser Stoddart)爵士和荷兰的伯纳德·L·费林加(Bernard L. Feringa),以表彰他们在“分子机器的设计与合成”方面的成就。
三人的成果实际上就是设计和合成了分子机器。在化学专业人员看来,三人获奖是化学姓“化”——回归纯化学的标志,但是,仔细看来,这个萌态十足的机器娃并非完全姓“化”,而是也可以姓“物”,或是“化”与“物”的双姓,因为它并非是纯化学的血统,而是化学与物理学杂交的“娃”。
分子机器尽管具有多学科背景,但其优势是纯化学所不具有的。从纯生物意义上来看,杂交而成的分子机器具有更强大的生命力以及生理和智能优势。从社会应用来看,学科交叉使其拥有更为深远和广阔的应用前景,例如,将这种微型的分子机器注入人的血管,然后寻找癌细胞或释放药物,可以治疗心脑血管病和癌症,并且比现在的疗法更有效、更迅速和副作用更少。
那分子机器有什么用呢?具体的回答是,除了治疗疾病,分子机器还可以诊断和预防疾病,因为它们会比一根头发细一千倍,可以放置在体内监测人体的健康状况,在出现任何症状之前就能查出疾病。
而抽象和充满远景的回答是,分子机器的出现就像19世纪30年代出现电机一样,后者在未来带动了电动火车、洗衣机、风扇、食物处理器的多种发现和发明,分子机器未来则可以在医疗保健、能源和工业等行业大显身手。
因此,没有必要很纠结地去鉴定分子机器的DNA身份,或者去问化学究竟姓“化”还是姓“生”或“物”,因为在分子机器上,多学科交叉真的比纯粹的化学更有生命力。
更多精彩内容,敬请关注科学原理一点通官方微信公众平台(ID:kxylyd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