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科学院针对藏东南冰川活动的一项研究显示:近1000年来,藏东南地区冰川活动变化与季风降水变化更一致,与北半球温度变化存在一定差异,这表明温度并不是当地冰川活动的唯一控制因素。
藏东南地区是中国季风温冰川分布中心区之一。长期以来,针对这一地区较长时间尺度上冰川变化的记录和原因分析研究不足。
中科院青藏高原研究所研究员朱立平在此间介绍,近年来,科研人员针对位于藏东南地区雅鲁藏布江重要支流帕隆藏布源头的一个冰湖——来古上湖开展详细研究,利用碳十四测年手段确定年代框架,通过冰湖沉积记录,重建了来古湖流域8000年以来冰川活动变化。
近期公布的研究成果显示,在4300年前至2200年前,这一流域出现明显的冰川前进;2200年前至1600年前,具有显著的冰川后退迹象;1600年前至全球变暖之前,冰川活动再次处于活跃阶段。
通过与气候记录对比,专家发现,藏东南地区长时间尺度冰川活动变化受控于北半球温度变化与夏季太阳辐射变化,与印度季风的变化周期不对应。但近1000年来藏东南地区冰川活动变化与季风降水变化更一致,与北半球温度变化存在一定差异。这一发现打破了冰川活动受控于地球气温变化的单一认知。
这项研究成果目前已正式发表在《古地理学、古气候学、古生态学》期刊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