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品:科普中国

制作:weather情报局团队 王海波 翟劲松 刘波 姚锦烽

监制:中国科学院计算机网络信息中心

 

日前,来自中央气象台的消息,自6月19日起,江南、华南地区会出现大范围持续性高温晴热天气。大部分地区日最高气温会在35至39℃之间,局部地区可达40至41℃。上述地区的高温日数将持续10天以上。

我们一般把日最高气温达到或超过35℃的天气过程称为“高温”,连续3天以上的高温天气过程称之为“高温热浪”,或称“高温酷暑”。

但是,高温热浪在国际上尚未形成统一而明确的标准。根据各地的气候特征差异,许多国家和地区制定了不同的高温热浪标准。

如荷兰皇家气象研究所将日最高气温高于25℃且持续5天以上(期间至少有3天最高气温高于30℃)的天气过程称为“高温热浪”;世界气象组织(WMO)建议将日最高气温高于32℃且持续3天以上的天气过程定义为“高温热浪”。

 

高温是怎样炼成的?

 

虽然各地制定高温的标准不尽相同,但各地高温天气的形成原因却是大同小异。我们主要可以从以下三方面来分析:

 

1.全球变暖趋势

 

当前,全球变暖的趋势已毋庸置疑,美国国家海洋和大气管理局的报告显示,自1880年有气温纪录以来,全球气温每10年平均上升0.07摄氏度,而自1970年以来开始加速,过去50年平均每10年升温0.17摄氏度,像2015年这样刷新最热年纪录,本世纪已经出现4次。据世界气象组织发布的2015气候状况声明显示,2015年是自有现代观测以来最热的年份。

 

2.天气系统触发

 

高温的形成往往是由特定的天气系统导致的,其中最典型、最常见的就是副热带高压。

从天气预报主持人的口中,我们经常会听到“随着副高的加强,我国江南、华南等地将迎来一轮高温天气”之类的解说词,尤其是夏天。

这里的“副高”,说的就是副热带高压,是指位于副热带地区的一个稳定而少动的暖性深厚高压系统,是造成我国很多地区夏季高温闷热天气的主要天气系统。由于副热带高压的内部盛行下沉气流,空气增温强烈,同时气压梯度较小,几乎没有什么风。因而在副热带高压控制的地区,往往以晴朗少云的高温天气为主。如果副热带高压长时间控制某一地区,往往会造成该地区干旱。本次南方大范围的高温天气,就是由副高北抬,长期盘踞于该地所造成的。

除副热带高压外,大陆暖高压、热带气旋、热低压、弱冷锋等天气系统也会催生高温热浪。

 

3.城市热岛效应

 

城市热岛效应是指城市中心的气温高于郊区的现象。

随着城市化进程加快,城市热岛效应更加明显,对高温天气无疑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

 

 

如何安然度高温?

 

1.穿着:最好选择易吸汗、宽松、透气的衣服,要注意勤洗勤换;

2.饮食:要适量饮用淡盐开水、凉茶、绿豆汤等,不可过度吃冷饮,饭菜宜清淡,不宜吃剩菜剩饭。

3.起居:适当增加午休,保证睡眠时间;浑身大汗时,不要立即冲凉;电扇不要长时间直接对着身体吹,进出空调房间注意适应室内外温差。

4.出行:尽量避免或减少户外活动,尤其是在10—16 时不要在烈日下外出运动。如果外出,应采取防护措施,如打遮阳伞、穿浅色衣,并带上充足的水和防暑药品。尽量不要长时间在太阳下曝晒,注意到阴凉处休息。

 

“科普中国”是中国科协携同社会各方利用信息化手段开展科学传播的科学权威品牌。

本文由科普中国融合创作出品,转载请注明出处。

 

“热爆了”的高温是怎样炼成的?

图文简介

日前,来自中央气象台的消息,自6月19日起,江南、华南地区会出现大范围持续性高温晴热天气。大部分地区日最高气温会在35至39℃之间,局部地区可达40至41℃。上述地区的高温日数将持续10天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