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识点:反厄尔尼诺现象是指太平洋东部和中部海面温度持续异常偏冷的现象。

 

之前,朋友圈被这么一条谣言刷屏:“由于今年发生了1950年以来最强烈的厄尔尼诺现象,气象学家预测今年冬天将面临极端的严寒气候……今年北京将迎来近30年来最冷的冬天。”说法貌似很专业范儿,并涉及到了“最强”“最冷”以及“极寒”这些让人一听就肾上腺激素分泌增多的字眼儿,所以短时间内吸引了众多眼球并快速传播,尤其是2015年11月6日北京大雪纷飞,更是让这条流言甚嚣尘上。网上已经有很多气象专家在用专业知识和数据辟谣了,我们这里不再赘述,今天主要来说说这个名字古怪的厄尔尼诺,尤其是它的“亲戚”反厄尔尼诺是怎么形成的?

 

 

厄尔尼诺现象

 

中学地理课本告诉我们,厄尔尼诺现象,是指太平洋东部和中部热带海洋的海水温度大范围、长时间的异常增温现象,会使全球气候模式发生变化,造成一些地区干旱,而另一些地区降雨量过多。厄尔尼诺(El Niño)是西班牙语,意为“圣婴”。还存在一种反圣婴现象,与圣婴现象恰恰相反,因此用西班牙语圣婴的阴性名词“拉尼娜”(La Niña)来命名,即拉尼娜现象,也就是今天的主角反厄尔尼诺现象。

 

 

与异常增温相反,反厄尔尼诺现象是指太平洋东部和中部海面温度持续异常偏冷的现象。但是它与厄尔尼诺现象一样,也会造成全球各地的旱涝异常。

 

反厄尔尼诺现象是怎么形成的呢?它其实是热带海洋与大气共同作用的产物。当海面上的东信风增强之时,海洋表面温暖的海水便会被风刮到赤道西太平洋区,而这些原本存在于赤道东太平洋的温暖海水则由其海面以下较冷的海水替代,这就会造成太平洋赤道以东的海水要比赤道以西的海水更冷。赤道东太平洋中海水由于温度低,又会导致其上空的空气温度降低,从而使得由赤道东太平洋吹到西太平洋的风加大,从而加剧了赤道东太平洋海水变冷。就这样,形成了赤道东冷,而赤道西热的现象,这就是反厄尔尼诺现象。

 

反厄尔尼诺现象会导致冬季风势加强,这对于我国来说危害不容小觑,由于我国冬天降水较少,而西北地区的荒漠又比较多,反厄尔尼诺现象带来的大风会将西北地区的土壤扬起,造成严重的水土流失以及沙尘暴,甚至会出现黑风暴,对自然环境以及人类生活造成巨大危害。

 

本作品为“科普中国-科学原理一点通”原创 转载时务请注明出处

 

反厄尔尼诺现象怎么形成的?

图文简介

反厄尔尼诺现象是怎么形成的呢?它其实是热带海洋与大气共同作用的产物。当海面上的东信风增强之时,海洋表面温暖的海水便会被风刮到赤道西太平洋区,而这些原本存在于赤道东太平洋的温暖海水则由其海面以下较冷的海水替代,这就会造成太平洋赤道以东的海水要比赤道以西的海水更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