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武汉9月3日电(记者李伟)气体在致密储层中的运移是地下气体能源开采的关键问题,记者3日从中国科学院武汉岩土力学研究所获悉,该所科研人员近期利用分子动力学在分子水平上揭示了气体在储层中扩散的微观机制。

扩散是气体从致密储层微孔中进入裂隙的主要方式,是气体运移的决速步骤,对气体扩散过程的深入理解以及能源气体开发有重要意义。

由于地下储层对二氧化碳良好的吸附性,向煤层中注入二氧化碳一方面可增加煤层气,另一方面可实现温室气体的地下封存。由于二氧化碳的注入,使得储层中同时存在两种以上的气体,其扩散行为不同于单种气体的扩散。

科研人员利用分子动力学研究了甲烷和二氧化碳单组份气体及其混合气体在煤中的自扩散和互扩散行为。分析了分子水平上煤的自由体积和气体分子径向分布函数,发现自由体积的大小和空间分布对气体分子的扩散起着重要的作用。

研究发现,气体的自扩散系数受到浓度、温度和组分的影响。随着浓度的增大气体的自扩散系数减小。径向分布函数表明,扩散过程中气体没有团簇现象。科研人员还首次计算了多组分气体扩散系数矩阵,结果表明二氧化碳和甲烷扩散相互耦合,其耦合强度取决于扩散矩阵的非对角元素,耦合强度随着气体浓度的增加而下降。

这一研究提供了实验上难以达到条件或难以测量的宏观多组分扩散系数,为预测气体运移提供参数输入。该科研成果近日发表在能源化工领域国际知名期刊《能源与燃料》上。

 

更多精彩!欢迎关注“科普中国-科技前沿大师谈”官方微信(kjqydst)。

 

科研人员成功揭示气体在储层中扩散的微观机制

图文简介

科研人员近期利用分子动力学在分子水平上揭示了气体在储层中扩散的微观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