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杭州7月28日电(记者朱涵)当病毒入侵,干扰素是机体捍卫健康所“派出”的最为关键的细胞因子。浙江大学医学院免疫学研究所、中国工程院院士曹雪涛研究团队筛选出一种蛋白分子,它能增强干扰素的抗病毒效应,从而促进机体对各类病毒的抵抗能力。这项研究于27日发表于《细胞》(Cell)杂志。

据研究人员介绍,干扰素是机体建立抵抗病毒感染、维持免疫稳态的重要防线。“干扰素像发号施令的‘广播站’,在病毒入侵时能调动多种细胞参与抗病毒免疫,从而激活机体的抗病毒能力。在干扰素信号调控异常情况下,会导致炎症性疾病、慢性感染性疾病发生发展。”论文第一作者、浙江大学医学院免疫学研究所博士生陈坤说。

目前,I型干扰素普遍被用来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然而总体有效率较低,治疗效果有待提高。因此,全面深入认识干扰素抗病毒效应的具体机制以寻找有效防治病毒感染的免疫措施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高通量RNA干扰筛选,曹雪涛院士团队发现,甲基转移酶“SETD2分子”能够直接放大干扰素的“信号”,调动更多细胞参与抗病毒反应,促进机体的抗病毒免疫功能。这一分子对于干扰素抵抗乙型肝炎病毒的发挥至关重要,当敲除小鼠肝细胞中的甲基转移酶分子基因后,干扰素抑制乙肝病毒在体内复制的效应随之降低。

研究人员表示,该发现为机体抗病毒免疫的效应机制提出了新观点,也为有效防治病毒感染性疾病提供了新思路和潜在药物研发靶标。

 

更多精彩!欢迎关注“科普中国-科技前沿大师谈”官方微信(kjqydst)。

本作品为“科普中国-科技前沿大师谈”原创,转载时务请注明出处。

 

科学家发现可增强抗病毒能力的蛋白分子

图文简介

当病毒入侵,干扰素是机体捍卫健康所“派出”的最为关键的细胞因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