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向阳红09”船6月8日电(记者刘诗平)“蛟龙”号载人潜水器6月9日将迎来第150次下潜,这也是中国大洋38航次第三航段雅浦海沟作业区的第一次大深度下潜——计划潜深6420米。

本次下潜主要任务,是近底观察、航行拍摄底栖生物和海底地形地貌,测量环境参数,采集近底层海水、沉积物、岩石和生物样品。

本航段科考任务,主要是发挥“蛟龙”号大深度作业的技术优势,在雅浦海沟和马里亚纳海沟区域开展深渊区前沿科学调查研究,揭示深渊生命过程及其对极端环境的适应机制。自5月23日在马里亚纳海沟进行本航段第一潜以来,“蛟龙”号已在马里亚纳海沟进行了5潜、在雅浦海沟进行了2潜。

“蛟龙”号自2009年首次下潜试验以来,已经驰骋中国南海、东太平洋海盆区、西太平洋海沟区、西太平洋海山区、西南印度洋脊、西北印度洋脊6大海区,进行了149次下潜。其中,第50次下潜为2012年6月24日在马里亚纳海沟进行海上试验,成功突破7000米深度;紧接其后的一次下潜深度达到7062米,创造了全球同类型载人潜水器最大下潜深度纪录。

2013年6月17日,“蛟龙”号在南海完成试验性应用阶段的首次下潜;第100次下潜则是2015年2月3日在西南印度洋完成。

深海研究的进步离不开深海装备的发展。进入试验性运用阶段以来,搭乘“蛟龙”号深入海底现场观察的科学家达数十位之多。同时,“蛟龙”号潜入深海采集近底海水、沉积物、岩石和生物样品,拍摄海底视频资料等,有力地推动着我国深海前沿科学研究的进步和发展。

 

更多精彩!欢迎关注“科普中国-科技前沿大师谈”官方微信(kjqydst)。

本作品为“科普中国-科技前沿大师谈”原创,转载时务请注明出处。

 

“蛟龙”号将进行第150次下潜

图文简介

“蛟龙”号载人潜水器6月9日将迎来第150次下潜,这也是中国大洋38航次第三航段雅浦海沟作业区的第一次大深度下潜——计划潜深6420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