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北京技术创新行动计划》之“数字化制造”专项,聚焦3D打印和机器人的研发——智能制造推动升级造福民生

北京大学第三医院研发的3D打印髋关节假体和椎体假体成为我国目前唯一两个经过临床验证注册成功的3D打印植入式骨科医疗器械、北京康力优蓝机器人科技有限公司研制出全球第二款可真正商用的机器人产品——优友(U05)……这些令人眼前一亮的世界领先成果,均是《北京技术创新行动计划(2014—2017年)》的数字化制造技术创新及产业培育专项(以下简称“数字化”专项)的产物。

由北京市科委牵头、会同市经济信息化委等部门实施的“数字化”专项,部署了两项重点任务,即:“数字化增材制造创新及产业培育”“机器人及自动化成套装备创新及产业培育”。据北京市科委副主任张继红介绍,专项实施以来,北京市科委联合相关委办局,围绕数字化增材制造、机器人及自动化成套装备等方面开展工作,取得了重要的阶段性进展。

智能机器人是当今制造业炙手可热的蓝海。在“数字化”专项的推动下,北京康力优蓝机器人科技有限公司研制出国内第一款可量产的大型服务机器人——优友(U05)。这是继日本软银Pepper机器人之后,全球第二款可真正商用的机器人产品。优友身高1.28米,在深度语音交互、人脸情绪识别、运动控制、自动避障等方面均有着突破性进展,为餐饮、旅游、商场、银行等服务行业提供了全新的消费体验。此外,在北京市科委支持下,纳恩博科技有限公司研发出服务机器人Segway Robot,该机器人既是可驾驶的自平衡电动车,又是可自主定位和导航、接受语音指令工作的服务机器人;北京理工大学研制的集成度高、运动协调能力强的5代仿人机器人,已在载人航天国家重大工程、国家公共安全等领域得到应用;遨博(北京)智能科技有限公司推出的国内第一款具有核心自主知识产权的轻型协作机器人,已接到来自国内外意向订单1000多台/套。

骨科脊柱肿瘤、严重髋关节疾病等常会在治疗过程中面临严重的骨缺损需要修复,常规假体无论是规格、形状以及力学支持都不能满足个性化的要求。在北京市科委支持下,北京大学第三医院骨科刘忠军教授团队利用金属3D打印技术研制生产的髋关节假体和椎体假体,是我国目前唯一两个经过临床验证注册成功的3D打印植入式骨科医疗器械,标志着我国在3D打印植入物研制方面进入产业化阶段,位居世界领先地位。截至目前,髋关节假体已经植入超过700例。与此同时,刘忠军教授还用3D打印定制人工枢椎成功治疗恶性肿瘤,迄今已完成6例同类病例,形成了更加个体化、精准化的医疗服务。

在推进国产高端制造装备研制应用、促进我国制造业转型升级、提质增效方面,“数字化”专项在推动工业机器人降低成本、大规模普及的同时,以更强大的性能带动制造业的转型升级。其中,北京航空航天大学与相关装备设计和制造企业紧密合作,研发出具有系列原创核心技术、迄今世界上成形能力最大的激光增材制造成套装备,在我国重点装备研制生产中应用,为保障装备顺利研制发挥了重要作用;中航工业北京航空制造工程研究所成功研制出电子束熔丝成形设备,满足了航空及民用飞机大型复杂框类结构加工需求,实现了关键基础装备国产化的目标。

据介绍,为实现成果的转化和产业化发展,“数字化”专项大力推进高等院校、科研院所与机器人产业紧密结合,推动成立了“北京数字化制造产业技术创新联盟”和“北京智能机器人产业技术创新联盟”,形成行业发展合力,共同推动北京制造业向数字化、高端化、智能化转型升级。

北京市科委副主任张继红表示,“十三五”期间北京市科委仍将以“数字化”专项为载体,认真落实技术创新行动计划中的重点任务,推动北京数字化制造技术的创新发展,力争在全球智能制造创新网络抢占核心枢纽位置,为全国科技创新中心建设提供重要支撑。(张文长)

 

更多精彩!欢迎关注“科普中国-科技前沿大师谈”官方微信(kjqydst)。

 

聚焦3D打印和机器人的研发——智能制造推动升级造福民生

图文简介

由北京市科委牵头、会同市经济信息化委等部门实施的“数字化”专项,部署了两项重点任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