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24日,“科学家谈疫苗”媒体访谈活动在京成功举办。来自北京大学医学部、北京儿童医院、世界卫生组织及《中国疫苗和免疫》杂志的专家学者就近期公众关注的疫苗问题进行权威解读,使公众正确、科学、理性地认识疫苗。此次活动受到中国科协的大力支持。

本次活动由中华预防医学会主办,北京大学医学部庄辉院士、北京儿童医院原副院长杨永弘教授、世界卫生组织(WHO)免疫专家Lance博士、《中国疫苗和免疫》杂志副总编辑刘大卫研究员等专家出席活动并解答媒体提问。

 

 

针对于我国疫苗的研制成果,庄辉院士在访谈中表示,中国预防接种工作有不小的成就,比如我国使用疫苗最早消灭的第一个疾病是在1960年消灭了天花,世界上最后消灭天花是1977年,世界卫生组织宣布消灭天花是在1979年,中国比世界提前了15-20年,这都要归功于我国推行的痘苗免疫接种。还有小儿麻痹疫苗及乙肝疫苗,都对我国人民的健康做出了贡献。

随后杨永弘教授补充发言提出,中国对世界公共卫生事业做出了巨大贡献,世界卫生组织要求中国在1990年至2010年要将儿童死亡率降到当时的1/3,而中国在2008年就达到了这一目标,其中很大一部分功劳要归功于我国的疫苗研制和使用,包括疫苗在预防肺炎方面发挥的作用。

 

 

一直以来,中国的医药产品,特别是疫苗的生产标准认证、核实方面的工作,都在世界卫生组织有很好的记录。在此次会议上,世界卫生组织(WHO)免疫专家Lance博士对中国疫苗为世界做出的贡献表示了肯定,他认为中国的疫苗质量很高,通过WHO等采购途径,中国疫苗已经进入了世界其他国家。WHO最近预认证了中国的乙脑疫苗、流感疫苗,其中流感疫苗还经过WHO购买后捐赠给老挝,起到了很好的效果。他相信,由于中国疫苗的高品质,日后越来越多的疫苗将会进入世界,帮助世界人民解决健康问题。

最后,针对于近期公众对疫苗安全的担忧,《中国疫苗和免疫》杂志副总编辑刘大卫研究员指出,我国使用的疫苗,在生产工艺和流程,冷链系统、免疫接种等环节,都有相关的疫苗监管制度,为疫苗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提供有效保障。一直以来,为了引导科技界与媒体正确参与我国科学知识的转播工作,在中国科协的支持与指导下,新华网倡导“用科学化解百姓的疑虑”,共同填补公众与科学真相之间的“信息真空”,利用互联网对社会公众关注的热点问题进行科学分析与评价,帮助公众理性看待相关社会热点,正确理解科学知识。

 

更多精彩!欢迎关注“科普中国-科技前沿大师谈”官方微信(kjqydst)。

欢迎转载,转载时务请注明出处。

 

科学家谈疫苗:我国疫苗研制对世界公共卫生事业做出贡献

图文简介

3月24日,“科学家谈疫苗”媒体访谈活动在京成功举办。来自北京大学医学部、北京儿童医院、世界卫生组织及《中国疫苗和免疫》杂志的专家学者就近期公众关注的疫苗问题进行权威解读,使公众正确、科学、理性地认识疫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