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深圳特区报记者 闻坤

    92.34分,创新驱动发展,深圳排名全省第一。这是深圳在广东省创新驱动发展工作考核中获得的佳绩。

    当前,深圳正全面深化科技体制改革,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发挥科技创新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中的引领作用,以建设现代化国际化创新型城市和更高水平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为目标,积极构建综合创新生态体系,创新发展,经济发展质量再攀升。

    深圳科技创新为转型发展增添新动能,众多创新企业更是突出重围,纷纷领跑“卡位”,令深圳创新经济为全球经济发展带来“一缕东方的亮色”。

    科技创新向引领式迈进

    深圳华傲数据成立仅6年,布局政府、金融、互联网等领域,成为国内大数据行业的领跑者。华傲数据被《哈佛商业评论》评为“引领中国大数据发展”的先锋公司,是仅有的三家中国企业之一,也是数据清洗领域唯一的一家中国公司。

    越来越多的深圳企业,正在成为行业的“小巨人”,在引领式创新上发挥重要作用。

    深圳创新发展由“跟跑”向“领跑”的转变,综合创新生态日臻完善,离不开政府的顶层设计,离不开一系列强有力的政策组合拳为创新驱动发展提供政策保障和战略引领。

    去年3月,深圳出台《关于促进科技创新的若干措施》等一系列政策,直指创新驱动的核心、载体和根基,形成了“创新科技管理机制,打造科技体制改革先行区;提升产业创新能力,打造新兴产业聚集区;强化对外合作,打造开放创新引领区;优化综合创新生态体系,打造创新创业生态区”的政策框架。

    去年前三季度,全市国内发明专利申请3.9336万件,同比增长35.5%,总累计32.0132万件;国内发明专利授权量1.4584万件,同比增长20.8%,总累计10.8379万件。4G技术、超材料、基因测序、新能源汽车、3D显示、无人机等领域创新能力跻身世界前沿。

    创新型经济成增长“主引擎”

    目前,深圳经济稳中有进,创新型经济发展水平正逐步提高,且更具含金量。华为、大疆等一批高科技企业的增速更是领先全球同行。

    市科技创新委相关负责人表示,深圳作为首个国家创新型城市和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近年来在创新驱动发展上取得了积极成效,成为典型的创新型经济体,率先实现了新常态下动力转换和新一轮转型升级。

    统计数据显示,过去五年,深圳全社会研发投入增长113%,2015年达709亿元,占GDP比重4.05%;共获得国家技术发明一等奖、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等奖励56项,比“十一五”增加80%。累计建成重点实验室、工程实验室、工程研究中心、企业技术中心等各类创新载体1487家,成为强化原始创新、实现重点跨越的重要支撑。

    深圳大力实施生物、互联网、新能源、新材料、文化创意、新一代信息技术、节能环保等七大战略性新兴产业,深入推进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试点,加快建设产业基地和集聚区,2015年七大战略新兴产业总规模达到2.3万亿元,对GDP增长的贡献率超过50%。此外,深圳加快培育未来产业,落实生命健康、机器人、可穿戴设备和智能装备等五大未来产业规划和政策,打造新的经济增长点,加快阿波罗等未来产业园发展,建设全国海洋经济科学发展示范市,成立航空航天、无人机等创新联盟。

    去年前三季度,深圳高新技术产业实现产值13415.94亿元,同比增长11.39%,实现增加值4450.33亿元,同比增长12.75%。PCT国际专利申请累计1.5386万件,同比增长53.57%,占全国的50.97%。创新型经济成为经济增长的“主引擎”,成为深圳实现有质量的稳定增长和可持续的全面发展的重要推动力。

    “双创”激发新动能

    “双创周”成果超出预期,活力令人难以想象。2016年全国“双创周”深圳主会场活动和第二届深圳国际创客周活动期间,67万人参加创客工坊、创客马拉松等169场活动,其中主展场参观人数达40余万人次。参与的创新企业超过200家,各类科技成果展品超过400项,涉及全国26个省市地区,意向交易额超过100亿元。

    拥有创新基因的深圳,成为国际创客之都,深圳崇尚创新、包容失败,为创新企业和创客提供了良好的土壤。

    为激发全民双创活力,深圳出台促进创客发展政策,设立5亿元创客专项资金和3亿元创客基金,从创客空间、创客人才、创客服务等方面全方位支持创客发展。

    2016年,深圳新增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逾2500家,累计预计超过8000家。去年成功举行的高交会、电子信息产业博览会、国际人才交流大会、“BT+IT”领袖双峰会等展会及会议的国际化、专业化水平不断提升,已成为深圳链接国外科技交流的关键平台,吸引更多国家和地区前来寻求商机,同时成为推进大众创新的重要平台。

科技创新为深圳发展增添新动能

图文简介

当前,深圳正全面深化科技体制改革,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发挥科技创新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中的引领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