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建筑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院长许超做客新华网吉林频道,图为访谈现场。(康世奇/摄)
新华网长春3月29日电(田甜)随着现代信息技术快速发展,传统建筑行业也在不断进行改革创新。近年来,“绿色建筑”怎样改变人们的生活?以信息技术为代表的现代科技手段如何颠覆和改变着建筑行业?吉林省建筑类人才培养又在发生哪些变化?针对这些话题,吉林建筑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院长许超做客新华网吉林频道,与广大网友在线交流。
新华网吉林频道:今年是“十三五”规划的开局之年,各行各业都在根据国家战略进行调整和转型,吉林建筑大学有怎样的打算?
许超:目前,我们学校经济与管理学院和测绘与勘察学院这两个学院作为二级学院部分转型试点单位之一,已经上报了吉林省教育厅。我们经济管理学院有幸列入其中,现在也在积极努力寻找大型企业进行产学研合作,这也是一种新型的尝试。前不久,教育部、发改委和财政部三部委联合下发的“关于引导部分地方普通本科高校向应用型转变的指导意见”已经给我们指明了方向,我们也在朝着这个方向努力。
现在很多大学生所学的知识到实际用人单位用不上,并且普遍存在眼高手低的现象,只把眼光瞄准一线城市。而企业又招不到急需的人才,造成教育与社会与实际脱节,人才极大浪费。所以,如何积极引导他们端正就业观,加强职业核心能力的培养就很重要。由于目前国家房地产业要去库存,这对相关专业的学生多少有一些影响,所以我们也要相应调整思路。目前,我们正紧紧围绕“双创”进行人才培养方案改革。同时加强对大学生合作能力方面的培养,使他们在就业后善于发挥基本的协调沟通能力。
我认为,要转型就需要深化课程群建设,将各学科间的课程群打通,让学生成为“课程超市”中最大的受益者。培养方案由企业、用人单位参与进来,形成订单模式。未来需要什么样的毕业生,我们就培养什么样的毕业生。
目前,我们学校正在进行积极探索,尤其是经济与管理学院是由我来牵头,发展公立民办式体制改革。此外,吉林省作为国家唯一开展综合管廊PPP模式的试点省,到2020年吉林省准备投资1000亿金额建设1000公里的城市综合管廊。那么,我们学院包括我本人在内也非常关注城市综合管廊建设,目前我们也在积极协调、推动科研课题项目和他们进行有效对接。包括我们打算引进的企业对城市综合管廊也很感兴趣,他们可以引进一些风投公司和我们进行对接与合作。
我个人理解,目前我国高校分这三大部分:一部分是985、211大学,这类学校是综合性研究型大学,担负着我国建设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的重任;另一部分是600多所独立的民办高校和高职类院校,这类学校的培养方案本身就是应用型,所以他们直接就可以办成应用型大学;还有一类,就是介于985、211和民办及高职高专学校中间这一层面的学校,也是数量最为庞大的层面。这类学校既不是应用型,也不是研究型,而是正努力向综合性研究型迈进的大学,也是转型中面临的问题最多、难度最大的。所以转型不是一朝一夕的,而是需要一定的适应期和过渡期才能完成的任务。
在高校转型方面,国外也有不少先例。例如美国麻省理工学院(MIT)、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和戴维斯分校等,都在根据自己实际情况进行不同的转型。其中,转型最著名的学校就是美国斯坦福大学,斯坦福大学从上世纪50年代起从研究型大学转为创新创业型大学,为美国培养了许多顶尖级人物。他们培养出来的学生创造了像雅虎(Yahoo)、思科(Cisco)、惠普(Hp)、耐克(Nike)等许多世界一流企业。在我看来,转型成功仍然可冲击硕士点、博士点,仍然可以建设一流学科专业,所以我对高校转型还是很期待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