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岁出头的于晓东拿着手机,弯下腰,对着脚拍了两张不同角度的照片。无数个小白点在他的手机屏幕上叠加连成了一个足部模型。“只需要拍两张照片,合成一张3D立体脚部影像,并将接收到的深度传感数据上传到云服务器,便可以定制属于自己的鞋。”他说。

    这个被于晓东团队命名为“大脚怪”的项目,在10月12日开始的深圳全球“创客马拉松”挑战赛上,以第一名的成绩获得了由主办方提供的100万元创业种子投资,以及为期3个月的免费加速服务。

    该挑战赛是今年全国“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活动周(以下简称“双创周”)活动之一。10月12日~18日,国家发改委联合10部委共同举办2016年“双创周”。今年的“双创周”在全国各省级地方的分会场数量从去年的8个增加到32个,服务活动更为多样。据统计,“双创周”期间各地举办活动近5000场,接待观众2000万人次。与此同时,今年“双创周”主题展示区聚集了航天科工、中国电信、中信重工、腾讯、阿里巴巴、海尔等各类领军创新企业超200家,展示各类科技成果展品超过400项(件),北京、上海、广东、四川等26个省份企业的意向交易额超过100亿元。

    在去年“双创周”无人机、激光影院、平衡车的科技热点基础上,今年,航天航空、大数据、云计算、VR/AR、靶向诊疗、人工智能等更多贴近生活的前沿“黑科技”成为新主角。

    据国家发改委组织编写的《2015年中国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发展报告》(以下简称《发展报告》)显示,近两年,我国新登记市场主体产业结构不断升级,2015年,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相对去年增长了60%,“互联网+”大背景下多种新业态、新模式的蓬勃兴起,呈现出“高端机构、高端人才、高端产业、高端技术”的特点。

    《发展报告》还显示,随着各项创业创新政策相继出台,以大学生、留学回国人员、科技人员、农民工为重点的四大创业群体正在形成,2015年,全国应届毕业生和在校生创业比重不断上升,科技人员创业意愿比2013年提高近一倍,大量留学人员也被政策吸引纷纷回国创业。

    “相比去年,今年‘双创’的主体越来越多元,很多大企业、科研机构都表现出充分的活力。”国家发改委高技术司副巡视员沈竹林在接受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记者采访时表示,“如今很多重点企业都通过参与‘双创周’展示自己的平台、开拓服务,带动中小企业发展,越来越多民营企业也在积极投身‘双创’。”

    国家发展改革委副主任林念修说:“得益于‘双创’的蓬勃发展,我国新增市场主体继续保持快速增长,初创企业用工需求继续迅猛增长,大型企业‘双创’支撑平台大幅增长,战略性新兴产业持续增长。”

    沈竹林也告诉记者,今年“双创周”创造了更多的新经验和新模式,对科技成果转化和实体经济发展作出了更大和更实的贡献。“创响中国”巡回接力、中外创客领袖座谈会、全球创客马拉松、创客工坊、创业投资行业峰会、“2016中国创业榜样”评选、双创面对面、微视频展映……围绕一项项活动与‘双创’成果,国家发改委、教育部、科技部、共青团中央等国家和地方有关部门积极搭建服务平台,从多层面促进了创新生产与现实需求对接。

    作为今年“双创周”活动主场,深圳浓郁的创业氛围给于晓东等创业者留下深刻的印象。自2015年国务院办公厅发布《关于发展众创空间 推进大众创新创业的指导意见》以来,以深圳为代表的全国2300多家众创空间发展如火如荼,北上广深形成了差异化发展模式,为众多创客提供了创新成果转化落地的平台,而不同城市的经济水平让众创空间发展程度参差不齐。在两度策划并参与“双创周”的沈竹林看来,众创空间的发展需因地制宜,发挥当地市场主体和优势资源,只有为不同的创业需求提供服务,才能让创业者们得到实在的“获得感”。

【职通车】“双创周”:发展新经济 培育新动力

图文简介

40岁出头的于晓东拿着手机,弯下腰,对着脚拍了两张不同角度的照片。无数个小白点在他的手机屏幕上叠加连成了一个足部模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