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让水稻高产,且不生病?近日,中国科学家在破解这道水稻世界级难题上获重大突破。中科院上海植物生理生态研究所何祖华团队在广谱和持久抗稻瘟病机制研究领域取得研究成果,已在线发表于国际顶级杂志《科学》。

稻瘟病被称为水稻“癌症”,又被称为“稻热病”“火烧瘟”。该病由真菌引起,广泛侵染水稻、小麦等禾本科作物,2012年被列为十大真菌病害之首。我国乃至全球所有水稻产区都受该病害危害,有的田块颗粒无收。2008年,我国水稻新品种审定开始实行稻瘟病抗性“一票否决”制。

据了解,通过化学农药防治稻瘟病成本高且污染环境,选育广谱抗病新品种又有周期长、导致产量变低等“副作用”。为解决这一难题,何祖华团队与育种专家合作,从2002年开始,广泛筛选抗瘟种质,从起源于我国农家品种的育种材料中鉴定了一个广谱抗瘟性新位点Pigm。随后研究人员又用10年时间,系统解析新位点的功能机制。研究发现,新位点Pigm中有两个发挥功能的蛋白PigmR和PigmS。前者可以对所有检测的稻瘟病菌具有广谱抗病性,但会使水稻种子变小,产量降低;后者不产生抗病性,反会抑制前者的抗病功能,但可以提高水稻结实率(产量)。(记者 张然)

 

更多精彩!欢迎关注“科普中国-科技前沿大师谈”官方微信(kjqydst)。

 

中国科学家发掘高产水稻抗瘟新位点

图文简介

如何让水稻高产,且不生病?近日,中国科学家在破解这道水稻世界级难题上获重大突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