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雪龙”号2月7日电(记者荣启涵)当地时间2月5日下午,经过53天内陆冰盖的艰苦作业,中国第33次南极科学考察队昆仑站队结束了内陆考察任务,安全返回中山站。

昆仑站位于南极内陆冰盖最高点冰穹A西南方向约7.3公里处,是南极地区海拔最高、自然条件最恶劣的科考站之一。中国第33次南极科考队昆仑站队由25名队员组成,于2016年12月15日从中山站内陆出发基地启程,当月30日抵达昆仑站开展工作。

据昆仑站队队长魏福海介绍,科考队在昆仑站工作期间,完成了深冰芯钻探科学工程的现场实施、昆仑站巡天望远镜及其支撑平台的检测与维护、冰流速点测绘、冰盖物质平衡监测、大气垂直结构监测等科研项目。同时,为中国首架极地固定翼飞机“雪鹰601”降落昆仑站提供了地面保障,积累了南极冰雪机场跑道实施经验。

深冰芯钻探科学工程的现场实施负责人张楠介绍说,本工作季完成深冰芯钻探66回次,钻进深度达到146.21米,并获取相应冰芯样品。目前总钻进深度突破800米,在现场工作中积累了大量的复杂冰层钻进经验,总结了更为丰富的复杂工况钻进参数优化组合。

张楠说,深冰芯具有高保真性,像树木年轮一样,记录了气候环境演化规律的重要参考指标,对于了解过去的气候变化、认知当前地球所处的气候阶段、预测未来变化趋势,都具有重要意义。

天文方面,今年昆仑站队完成了第二台南极巡天望远镜AST3-2和能源支撑平台PLATO-A的维护,更新了AST3运控数据系统和天文台址监测自动气象站。

据介绍,今年考察队以国际最高环境标准执行内陆考察任务,不让一片废弃物留在冰盖。回收废油、排泄物、污水等共计620桶,所有废弃物全部分类带回进行后续处理。

第33次南极科考队领队孙波介绍说,今年昆仑站队科研人员开展了全面的科研工作,科考内容涵盖了历次南极考察的全部学科。25名队员来回跋涉2600多公里,经受了极地酷寒、暴风雪、白化天、冰裂隙、软雪带、高原缺氧等考验,圆满完成各项预定科考任务。

 

更多精彩!欢迎关注“科普中国-科技前沿大师谈”官方微信(kjqydst)。

本作品为“科普中国-科技前沿大师谈”原创,转载时务请注明出处。

 

 

中国南极科考队圆满完成昆仑站内陆考察任务

图文简介

昆仑站位于南极内陆冰盖最高点冰穹A西南方向约7.3公里处,是南极地区海拔最高、自然条件最恶劣的科考站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