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雪龙”号11月22日电(记者荣启涵)当地时间11月22日,搭载中国第33次南极科考队的“雪龙”号科考船航行至南纬45度附近的西风带边缘,科考队员在那里进行了海水的温度、盐度观测,这种观测到底有什么作用呢?
在电影《后天》中,因为海水温度和盐度的异常,使得密度流中断,低纬度热量无法传输到高纬度,破坏了北大西洋暖流所维持的美国温润气候,导致灾难性天气的出现。虽然影片中使用了夸张的艺术手法,但现实中这个极端案例却并不是无据可依。海洋在全球气候变化中起到重要作用,故而对海水的温度、盐度的观测不可或缺。
“雪龙”号科考船航行至南纬45度附近的西风带边缘。在后甲板操作区,记者见到了手持长约50厘米的枪筒状发射器、正准备投放抛弃式温盐仪的科考队员孙永明。
抛弃式温盐仪主要用于测量海水剖面的温度和盐度。孙永明说,此次科考将沿“雪龙”号航行线路在赤道区域、西风带区域和环南极海域开展此类观测,计划进行300多个剖面的数据采集。
“对于物理海洋研究,温度和盐度都是最基本的变量,可以描述海水最基本的性质,有助于认识水团混合、湍流、涡流等。同时也是进行其他基础海洋研究的重要分析指标,”孙永明说,不同的温盐状况也会影响不同海洋生物的生存活动。
温度、盐度还决定了海水密度,了解温度场、密度场对认识海洋、利用海洋十分必要。大洋队队员袁卓立说,在工程应用方面,掌握更多的温盐数据,可以更好地了解海水状况,为航行安全提供保障。
据第33次南极科考大洋队队长叶瑛介绍,此次科考将沿“雪龙”号航行路线对多个海域进行多学科综合观测,包括海洋气象、海冰(雪)、海洋生物、海洋化学、海洋地质与地球物理等。所获取的资料对于认识海洋环境变化、海-冰-气交换具有重要意义。考察成果和积累的资料将为研究全球气候变化、极地海洋数据库的完善提供保障。
更多精彩!欢迎关注“科普中国-科技前沿大师谈”官方微信(kjqydst)。
本作品为“科普中国-科技前沿大师谈”原创,转载时务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