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科院自主研发水下滑翔机亮相:“超长航程、指哪儿打哪儿”
新华社深圳11月19日专电(记者胡喆、孙飞)在第十八届深圳高交会上,中国科学院沈阳自动化研究所设计研制的“海翼号”水下滑翔机正式亮相,创造了我国水下滑翔机海上工作时间最长和航程最远的纪录。水下滑翔机是一种新型水下无人潜航器,它运用活塞原理改变自身浮力在海中移动,续航时间可长达数月。
近年来,以混合推进技术为特征的新一代水下滑翔机成为国际研究新趋势,它集能耗小、成本低、航程大、运动可控、部署便捷等优点于一身,具备独立在水下全天候工作的能力,在海洋科学等领域发挥重要作用。
目前,中国自主研制的水下滑翔机下潜深度达到5751米,接近目前国际上水下滑翔机最大下潜深度(6000米)。而 “海翼号”此前在南海连续工作超过1个月,累计航程超过1000公里,获得220多个观测数据,创造并保持了我国水下滑翔机海上工作时间最长和航程最远的纪录。
该研究所水下机器人研究室副主任俞建成告诉记者:“海翼号”系统采用模块化技术,设计了独立的科学测量载荷单元。科学测量载荷单元可以根据科学家的观测任务,有针对性地定制搭载各种探测传感器。实现了从过去“打哪儿指哪儿”,到现在“指哪儿打哪儿”的转变,真正满足了科学家的多元化科研需求。
水下滑翔机的主要驱动机构包括俯仰调节装置、浮力调节装置和航向控制装置,其中航向控制装置采用了小型垂直舵控制方式,具有良好的航向控制能力,适合于各种复杂海流环境。
俞建成表示:通过卫星通信可以实现对水下滑翔机的远程控制和实时数据获取,并可实现多台水下滑翔机协同观测作业。针对一直以来海上天气预报不够准确的问题,水下滑翔机为长时间、稳定、持续的预报提供了高密度的数据支撑。
更多精彩!欢迎关注“科普中国-科技前沿大师谈”官方微信(kjqydst)。
本作品为“科普中国-科技前沿大师谈”原创,转载时务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