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10日,理解未来第20期讲座在沪开讲。来自国内生命科学与人工智能领域的科学家、创业者出席活动,与上海纽约大学自然科学领域的科研工作者展开跨界对话。这是理解未来系列活动第一次走进上海,也是嘉宾们第一次进行英文主题演讲。

    艾社康主席及董事长威廉•哈兹尔廷首先以“科学助力人体自愈”为主题进行了演讲。他谈到,癌症是目前全球的主要死亡原因之一。人类在与肿瘤长达数十年的战役中不断取得研究突破,免疫疗法、靶向治疗等多种新的治疗方法与传统手术、放疗、化疗方法相结合,为“不治之症”带来了新的希望,也为数以百万计的生命带来重返健康的曙光。“目前,再生疗法有三种主流方式,包括物理层面疗法如人造器官移植,基因层面疗法如基因治疗,以及将衰老的细胞用活性细胞替代的干细胞疗法。”

    毕马威中国医疗保健业主管合伙人姚凤娥主持了上半场活动的对话环节,《科学美国人》主编玛丽特•迪克里斯汀娜,微芯生物董事、总裁兼首席科学官鲁先平,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副院长吴炅、北大博雅转化医学研究院理事长许晓椿及等各领域专家共同参与,就精准医疗等当前医疗领域的前沿技术及创新理念和生命科学行业在中国的发展前景展开跨界对话。姚凤娥表示,中国生命科学市场的长期潜力十分可观,行业投资更应在重视未来前景的基础上保持谨慎理性。

    活动下半场,地平线机器人创始人、未来论坛青年行动小组委员余凯在“人工智能趋势:计算范式的革命”主题演讲中介绍了人工智能的未来趋势,他表示,人工智能的计算范式正在发生变革,基于深度学习的人工智能将成就第四次产业革命。未来五至十年内,专用领域的智能化是AI应用的主要方向,在更远的将来,随着技术的进一步突破,通用领域的智能化有望实现。

    方达律师事务所合伙人高国征博士在“律师对人工智能的期望”主题演讲中以ROSS系统(数码律师)为例进行讲解,为人工智能的发展提供了新的思路。

    《自然》总编杂志菲利普•坎贝尔博士作为嘉宾主持,与三位主讲人及上海纽约大学计算机科学教授张峥、上海纽约大学神经与认知科学助理教授诚杰进行了对话,围绕人工智能与人的智能异同、人工智能发展中所面临的制度与伦理等问题也展开激扬对话。

    活动最后,未来论坛秘书长武红为演讲和对话嘉宾颁发了证书并介绍了由未来论坛发起的“未来科学大奖”进展情况。“理解未来”系列讲座由未来论坛倾力打造,是面向社会大众开放的高质量月度科普讲座。未来科学大奖是中国大陆第一个由科学家、企业家群体共同发起的民间科学奖项,重在奖励为大中华区科学发展做出突出贡献的科学家。未来论坛将于9月19日公布第一届未来科学大奖获得者。

挑战科学最前沿:生命科学与人工智能

图文简介

“理解未来”系列讲座由未来论坛倾力打造,是面向社会大众开放的高质量月度科普讲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