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无人飞行到载人飞行,从单个飞船运行到多个目标交会对接,从地月转移到绕月探测,从环月飞行到落月巡视,从月地转移到再入返回……作为我国载人航天工程和深空探测工程飞行控制任务的“神经中枢”,北京航天飞行控制中心组建20年来,以精确完美的飞控,实现了一次又一次永载中华民族史册的壮丽飞行。

逐梦苍穹

1996年,北京西北郊外一块稻田上,北京航天飞控中心破土动工。

“我们没有一台现成用于执行载人航天任务的设备,没有一行可用的软件代码,没有一本完整的飞控方案。”中心主任陈宏敏回忆说,几乎在一张白纸上,他们艰难开始实现飞天梦想。

那时,轨道室研究员刘成军刚大学毕业。他的记忆里,天南海北怀揣相同梦想走到一起的每个人压力都很大,“几乎每天都要联调到半夜,遇到问题再晚都要解决”。

3年后,一个功能比较齐全、反应比较快捷、安全可靠性较高的现代化飞控中心初步建成。

这是我国第一个,也是世界第三个具有透明控制能力、可视化测控支持能力、高精度实时定轨能力、高速数据处理能力和清晰图像传输能力的现代化飞控中心。

1999年,中国载人航天工程立项7年后,神舟一号飞船在中心的精确“遥控”下,开始遨游神秘太空。

此后的4次无人飞行、5次载人飞行、4次探月飞行任务……每一次,中心科技人员都凭借创新的智慧,用精彩完美的表现向世界展示了中国飞控人精准的控制能力。

宇宙无边,探索无限,中华民族逐梦苍穹的脚步越走越远。

实施长征七号火箭首飞任务;发射天宫二号空间实验室、神舟十一号飞船,实现航天员在太空中长期驻留;控制月球采样样品返回地面,完成探月工程“绕、落、回”三部曲;探测火星……今年起的未来6年间,中心承担的任务密度高、实施难度大,陈宏敏说:“我们有能力有信心确保任务万无一失,让中国航天再上新高度。”

妙控九天

航天的高度,代表一个国家的科技高度。

2005年10月17日,神六航天员费俊龙、聂海胜安全返回地面。

成绩归功于载人航天器的精确返回控制技术。

在没有任何经验可以借鉴的情况下,中心科技人员经过上千次试验论证,开创了返回控制参数计算与返回落点预报方法,使我国成为继俄、美之后第三个掌握这项技术的国家。

交会对接是当今航天领域飞控复杂程度最高、难度最大的工程之一。2011年天宫一号与神舟八号首次交会对任务中,中心突破强约束条件下的轨道相位精确控制技术、基于状态的飞行控制自动规划技术等关键技术,为牵引天宫和神舟太空相约划上完美句号。

嫦娥三号落月探测对航天飞控无疑又是一次前所未有的挑战。面对38万公里的遥远距离,中心要控制探测器实现首次月球软着陆、首次月面巡视探测……每个工作都是开创性的,每项技术都是崭新的,每次控制都是高难度的。他们立足自主创新,一举攻克并突破了高精度月面视觉定位、巡视器行走控制等5项关键技术,为任务的顺利实施作出了贡献。

追逐梦想的脚步不会停歇,他们永远在路上——

研制的应急逃逸救生控制系统,能迅速完成对逃逸火箭模式判别及切换指令发送,并在20多秒内完成数据注入任务,确保火箭异常时航天员能够安全应急逃逸。

在国内首次将轨道舱管理系统建立在微机操作平台上,不仅灵活简便,同时还确保了系统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自主开发的可视化系统,使远在太空的飞行器和月球表面的探测器近在眼前,一举一动,真实呈现。

创新研发的注入数据快速会签验证系统,将上行注入数据验证时间缩短近60%,极大提高了任务规划的时效性和安全性。

重大任务牵引和科研创新机制的紧密融合,成就了中国飞控的一次次飞跃和荣耀。中心党委书记林玉南介绍说,中心成立20年来,创新突破了高精度轨道控制、交会对接控制、地月转移控制等22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飞控关键技术,先后荣获国家科学技术进步特等奖4项、一等奖2项,国家发明专利奖4项,国防科技进步特等奖1项,其他部委级科技奖200多项。

情满太空

这是一群痴情太空的筑梦师——

遥控软件开发专家欧余军,为了编一套严谨、合理而又完美的软件系统,在机房架起行军床,饿了啃块面包,困了趴在机台上打个盹,直至劳累过度晕倒在工作台上。从病床上醒来第一个件事就是赶回机房,一只手支撑着自己的腰部,一只手敲击键盘。

被网友昵称为“神八哥”的杨彦波,抽屉里长年放着咽喉片和健胃消食片。他说:“吃一顿饭要吃得很饱,因为不知道下一顿要到什么时候吃。”

轨道控制专家刘勇经常为了验证一个新算法,在机房里加班到凌晨,起身时发现工作人员已经锁了机房大门,他干脆返回岗位继续埋头苦干。在探月工程中取得一系列突出成绩的他,年纪轻轻已头发花白。

嫦娥三号飞控总体主任设计师赵凤才有个半夜跑步的习惯。原来,每次加班到半夜12点,开始犯困的他就去操场上跑步,抖擞精神后再去机房干上几小时。两年多的任务备战期间,他用平均每天近15个小时的工作强度换来了20余万字的飞控总体方案、17本多重保险的安全应对方案以及231套故障应急处置程序。

……

再没有其他的事业能让他们这样甘洒青春,再没有其他的梦想能让他们这样热血沸腾——正是因为拥有这支平均年龄仅34岁的青年队伍,20岁的北京飞控中心如同一个朝气蓬勃的青年,在探索太空的道路上继续驰骋。

相关阅读:北京航天飞行控制中心承担的重大任务一览

 

(原标题:梦想绽放九天上——北京航天飞行控制中心创新发展记事)

 

更多精彩!欢迎关注“科普中国-科技前沿大师谈”官方微信(kjqydst)。

欢迎转载,转载时务请注明出处。

 

 

 

 

 

 

梦想绽放九天上——走进北京航天飞行控制中心

图文简介

1999年,中国载人航天工程立项7年后,神舟一号飞船在中心的精确“遥控”下,开始遨游神秘太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