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国际研究小组在新一期美国《科学》杂志上报告说,观察显示南极上空的臭氧空洞确实在大幅缩小,这说明人类社会禁止排放氯氟烃的努力收到了成效。

参与这项研究的美国麻省理工学院的苏珊·所罗门说,通过综合分析卫星、地面观测设施、观测气球等途径获取的数据,发现2015年9月南极上空的臭氧空洞相比2000年9月时已经缩小了400万平方公里,这个面积比印度还大。

高空的臭氧层可以吸收紫外线,保护人类等地球上的生物。但是人类排放的氯氟烃会破坏臭氧,上世纪南极上空出现了巨大的臭氧空洞。为此,国际社会在1987年通过《蒙特利尔议定书》,限制生产和使用氯氟烃。

在全球努力多年后,科研人员2011年发现南极臭氧空洞缩小的迹象。世界气象组织在2014年发布的一份评估结果也认为,南极臭氧空洞正在缩小。这项最新研究结果再次有力地证实了南极臭氧空洞缩小的现象。

之所以用9月份的观测数据作对比,是因为这时南极的长夜结束,光线开始显著增强。而氯氟烃要起到破坏臭氧层的作用,需要有光线的存在。

去年10月,研究人员曾观察到南极臭氧空洞的面积曾经扩大,与近来观察到的缩小趋势相悖。本次研究分析认为,智利的卡尔布科火山去年4月喷发,喷发物帮助氯氟烃分解臭氧,导致了这一反常现象。研究人员认为,长期来看,控制氯氟烃确实是南极臭氧空洞缩小的原因。

 

更多精彩!欢迎关注“科普中国-科技前沿大师谈”官方微信(kjqydst)。

 

新研究证实南极臭氧空洞在缩小

图文简介

在全球努力多年后,科研人员2011年发现南极臭氧空洞缩小的迹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