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东风着陆场:用最好的状态迎接你回家——长征七号运载火箭搭载的多用途飞船缩比返回舱返回侧记)

 

6月26日下午,绕地飞行13圈的长征七号运载火箭搭载的多用途飞船缩比返回舱即将返回,记者跟随空中搜索分队前往东风着陆场区执行空中搜索回收任务。

作为历次航天发射任务的备用着陆场,东风着陆场第一次走到“台前”,正用最好的状态迎接首次航天着陆任务。

空中,来自空军的飞机早已进入搜索状态,它们与直升机、地面测控系统协同配合,组成远近结合、高低互补的无缝搜索回收体系,对返回舱的返回姿态与位置进行实时监控。

机场待命的搜索直升机分队指挥机内,机长杨洪波早已准备完毕,在驾驶舱内专注着扩音器里此起彼伏的调度口令,随时准备起飞命。

针对着陆区域2万多平方公里的搜索范围,着陆场区指挥部专门派出了3支地面搜索分队和1支搜索回收预备队,此时,他们已抵达至预定地域。

随着时间的推移,阳光逐渐变得柔和起来,但翘首以待的人们,安静却并不平静。此次返回舱的返回模式是弹道式返回,落点预报和风险控制难度较以往更高。

“直升机搜救分队,立即起飞!”

14时30分,指挥控制中心传来的命令打破了现场的寂静,螺旋桨加速旋转发出空气撕裂的骤响。十多分钟后,4架直升机相继从不同方向轰鸣着向目标飞去。

记者从指挥机舷窗向外看去,沙漠与戈壁相错,湖泊与沙丘相邻。“如此复杂的地形,直升机搜索队员如何处置回收返回舱?”

“如果不满足直升机着陆条件,那只有一个办法——人员滑降!”杨洪波告诉记者,“搜索队员为此还专门进行过机降训练。”

“看,返回舱!”只听领航员一声大喊。记者顺着他手指的方向发现,在直升机前方10多公里处有一个小的反光点,其他人也迅速透过舷窗搜寻。

这时,只见空中细小的反光点突然变大,下坠速度也随之降低。

“返回舱主伞打开了!”来自返回舱研制单位的高级工程师宋伟大喊。

这意味着返回舱已经顺利跨过了最后一道风险。

随着直升机不断向前靠近,红白相间的降落伞清晰可见,在夕阳的照耀下,就像一道滑落天际的彩虹。

15时41分,长征七号运载火箭搭载的多用途飞船缩比返回舱成功着陆!

首次从中国南部的海南文昌发射场发射,绕地球13圈之后,又首次着陆于中国西北的东风着陆场,返回舱以其特有的轨迹给地球打了一个完美的“蝴蝶结”。

由于返回舱着陆位置不适合直升机降落,20名搜救队员从4架直升机同时进行滑降作业,仅用20分钟就完成了所有人员和装备的安全着陆。

随后,砍伞绳、架设便携式卫星通信站、划设安全区、返回舱舱体姿态及安全性检查等依次展开随即展开。

按照计划程序,搜索回收分队之后将对返回舱实施转运。

 


更多精彩!欢迎关注“科普中国-科技前沿大师谈”官方微信(kjqydst)。

 

东风着陆场:用最好的状态迎接你回家

图文简介

长征七号运载火箭搭载的多用途飞船缩比返回舱即将返回,记者跟随空中搜索分队前往东风着陆场区执行空中搜索回收任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