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6月25日20时00分,一个万众瞩目的时刻——

高高的塔架前,长征七号运载火箭静静矗立。

“……5、4、3、2、1,点火!”随着零号指挥员按下点火按钮,火箭在山呼海啸的轰响中,喷射出耀眼的白色尾焰拔地而起……3公里外的参观点,响起一阵热烈的欢呼声。

078工程指挥部施工组工程师周湘虎也在人群当中,鼓掌,欢笑。他是最早来到发射场建设工地的5个人之一,也是2个发射工位及导流槽的现场管理代表,负责质量、进度、投资、安全管理和协调工作。今年,已是他在发射场的第8个年头。

“我看着他们一点一点长高、长大、变漂亮,就像父母看孩子一样。”周湘虎说,“发射成功,塔架也就长大成人了。”平静的语气中满是温情。

但令人心酸的是,周湘虎虽然就在发射现场,却并不能看清火箭升空的情景。火箭炫目的尾焰,在他的视野中只是一团核模糊而巨大的火光。

周湘虎右眼裸眼视力只有0.04,矫正视力也不过0.25;而左眼,什么都看不见了。

“虽然看不清楚,但我知道她肯定很美。”说着,周湘虎扶了扶架在鼻梁上的眼镜。

关于这双眼睛的故事,发射场几乎所有人都听说过。

那是2011年9月的一天,周湘虎像往常一样离开工地,左眼看东西模糊已经有一段时间了,他走路时多加了些小心。应该抽时间去医院看看,他总这样想,但施工现场有太多事情需要处理。两个发射工位的设计图纸摞起来超过一米,每推进一步都需要他在现场,查钢筋、查混凝土、查基坑底……

“反正右眼还能看清,不影响工作”,看病的计划一推再推。周湘虎还想着,只要注意休息,眼睛说不定自己就能恢复。但病情恶化的程度超出了他的想象。一天,周湘虎正在工地上检查钢筋,右眼突然模糊起来。被同事扶着回到宿舍,周湘虎有点慌,使劲把眼睛睁了又睁,可还是看不清。

第二天,周湘虎被紧急送往海口就医:左眼因视网膜脱落时间过长已完全失明,右眼尽早手术或许能保住部分视力。至于病因,医生认为是本就高度近视的周湘虎,在工地上长期处于强光环境中,过度疲劳所致。

辗转住进北京一家医院,医生给出了两种手术方案,一种疗效好但恢复慢,另一种恢复快但风险高。

“万一手术不成功,我就只能凭记忆回想这个世界是什么样子了。”周湘虎说,“最让我觉得难受的是,即便我把女儿的样子记住了,可她当时毕竟只有7岁,她长大后会是什么样子呢?我可能没机会看到了。”

说完这些话,周湘虎陷入片刻沉默。看得出来,时至今日,他仍有些后怕。

住院手术那段时间,周湘虎每天都在脑子里过电影,把家人、朋友的样子一遍又一遍地回放。妻子专门从老家赶到医院照顾,周湘虎说他虽然看不见妻子掉眼泪,却能听出她的声音中有一丝哽咽。自从2009年2月进驻文昌,他几乎所有的精力都在工地,家里里里外外都是妻子在操劳。

对于妻子,周湘虎心中满是亏欠和内疚。他想过,自己应该选择风险低的治疗方案,这样成为全家人“负担”的可能性就更小。但此时发射场开工已有两年半时间,特别是那2座由他负责的勤务塔已经初具规模,工期正步步加快推进,选择慢慢恢复就等于选择了退出施工一线,周湘虎不愿意。

“那不仅仅是一项工作,还有很多感情的投入,不是说割舍就能割舍的。”周湘虎说,他大学一毕业就被分配到了西昌卫星发射中心,十几年下来,航天早已成为他生活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手术后,周湘虎恢复得不是很好,矫正视力只有0.25。领导打算让他回室内承担一些较为轻松的工作。毕竟,2个发射工位是整个发射场建设的重中之重,容不得任何闪失,即便是身强体健的人做起来都困难重重。

而周湘虎不愿意就这样退出,坚持要回施工现场,还向领导立下了军令状。然而,这一次的回归,却比最初从零起步还要艰难。

看不清图纸,周湘虎就随身带着放大镜,后来索性把需要用到的图纸背进脑子里,大到外部尺寸,小到钢筋标号,一个个数据就像复印进去的一样,极少出现错误。

检查施工质量,周湘虎没办法像以前那样隔上一段距离就看出好坏,就比以前更勤快,多走多看。“走得够近,总能看清楚。”他说。

7年多来,他就这样靠右眼微弱的视力坚持着奔忙着,累计检测了钢筋15000吨、混凝土90000立方米,解决了钢结构分离式高精度加工安装、大体积混凝土浇筑等多项工程技术难题,2座现代化的火箭发射固定勤务塔也成为海南文昌航天发射场最具标志性的建筑。

如今,长征七号火箭点火升空,周湘虎放下一颗心,同时也开始了新的期待。下半年,长征五号运载火箭也会从他负责的塔架前开启太空首秀,那又将是一次怎样华丽的绽放呢?

 

更多精彩!欢迎关注“科普中国-科技前沿大师谈”官方微信(kjqydst)。

 

“虽然看不清楚,但我知道她肯定很美”——走近078工程指挥部施工组工程师周湘虎

图文简介

如今,长征七号火箭点火升空,周湘虎放下一颗心,同时也开始了新的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