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北京6月23日电 全民科学素质行动实施工作电视电话会议22日在京召开。作为实施全民科学素质工作先进单位,新华网董事长、总裁田舒斌在会上就新华网推进“互联网+科普”创新道路、开展科普信息化工作进行汇报与分享。田舒斌表示,新华网将继续勇担科普信息化重任,打造国际一流的互联网平台,进一步完善以“魅力科学,权威表达”为传播理念、以“强新闻导入”为基本形态的具有新华网特色的科普内容研发与传播模式,成为互联网新闻领域传播科普的国家队和主力军。
自2014年7月与中国科协签订合作协议并于同年11月共建“科普中国研发与传播基地”以来,新华网始终将自身发展与国家战略紧密结合,发挥自身优势,积极投身科普事业。田舒斌表示,新华网科普信息化建设成绩显著,实现了科普内容的有效传播和广泛覆盖,并受到社会广泛关注和受众积极反馈。
田舒斌从“魅力科学,权威表达”,“强新闻导入、好奇心驱动、兴趣引领”和“多元分发,多方合作”三方面对新华网的互联网科普表达要点进行了详细解读。
创新表达方式,实现“魅力科学,权威表达”
新华网始终以“传播中国、报道世界”为职责,以“权威声音、亲切表达”为理念,在科普信息化建设中兼顾传承与创新,提出了“魅力科学,权威表达”的理念。田舒斌以新华网在2015年全国科普日设置展区中采用的多种成像技术展示项目成果为例表示:“在内容制作方面,新华网将科普内容的准确性与科学传播的趣味性相结合,将‘动新闻’、‘数据新闻’、‘听新华’、‘时空新闻’、‘虚拟现实’等创新方式作为新闻报道形态,有效利用视听、互动等技术,以喜闻乐见的形式为受众提供沉浸式的体验,使科学传播真正动起来、活起来。”
“强新闻导入、好奇心驱动”,实现借势发力、精准传播
新华网在提升优质科普内容供给能力的同时,也充分借助受众对重大新闻和社会热点的关注度和好奇心,发挥新华网作为中央重点新闻网站的强大优势,将科学知识与新闻报道有机结合,形成高效的“强新闻导入”模式。
新华网利用科普中国实时探针大数据技术和搜索引擎抓取技术,实现科普舆情监测和预警功能,及时挖掘新闻热点,主动策划科普内容。实践证明,这一模式的有效运用使科普情境更加自然,传播更加有效。田舒斌表示,2016年2月11日LIGO科学合作组织宣布人类首次直接探测到了引力波,围绕这一举世瞩目的发现,新华网第一时间组织权威专家进行科学解读,文章迅速覆盖媒体近千家,展现出‘新闻+科普’的巨大影响力。
“多元分发,多方合作”,发挥资源聚合、合作共享的平台效应
在中国科协的指导与支持下,新华网始终秉承开放融合的理念,充分聚集优质资源,动员社会力量谋求科普效果最大化。田舒斌说:“新华网除运用两微一端进行信息分发外,还与各地学会、协会、高校、科研院所、企业机构、科普场馆等建立了良好的合作关系,团结了一大批自媒体、公众号、科普网站,推动了科普信息资源的共建共享,实现了科普信息的广泛分发和全面覆盖。通过广泛和深入的合作,新华网日益成为聚集丰富科普资源的重要平台,在与各单位广泛深入合作中,正以强大的科普网络创造着更大的社会效益。”
田舒斌表示,新华网将紧紧围绕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建设世界科技强国的宏伟目标,不断提升自身能力,汇聚各方资源,全力打造国际一流的科普平台,为提升全民科学素质做出更大贡献。
本作品为“科普中国-科技前沿大师谈”原创 转载时务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