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北京6月1日电 (刘丫 阎冬)6月1日,“全国杰出科技人才”奖获得者、南京信息工程大学教授廖宏做客新华网,就基础学科的研究与应用以及多学科整合实现科技创新发表了自己的见解。

 

科学创新与基础创新密切相关

廖宏谈到自己的工作时说:“我的工作更多的是基础科学研究。比如根据大气里面污染物的变化规律或者变化特点,去预估未来可能的大气变化或者气候变化趋势。基础科学研究的进展面更多地体现在科研成果得到国际认可,这跟产业方面直接产生的经济效益不完全一样。所以就基础科学研究而言,我们需要挑战国际上最尖端的科技问题,真正能够回答那些科学问题,提高中国科学家的地位。这是我理解的,从基础科学强国方面能做的事情。”

在谈到创新时廖宏表示,自己理解的科研创新体现在科学创新和技术创新两方面。对基础科学研究而言,人们更多强调科学上的创新。以牛顿定律为例,它很难被人们想象用来直接跟产业挂钩的,但它是全世界都普通应用的规律。这种规律和新的发现其实也是一种科学上的创新。从技术创新来说,它要求科学在各种技术中提供更多细节和规律。如同不同的零件最后组成的创新工程和项目。因此,科学创新与技术创新是密切相关的。

 

廖宏教授在演播厅内

 

女性科学家的科研之路

廖宏回忆自己走上科研之路的经历时,坦言自己并不是从小立志要做科学家。廖宏也谈到,在她小的时候,科学家是一个深不可测的词。之后在工作中逐渐喜欢上了科研。“在科研最开始的阶段,会觉得积累过程是非常辛苦的。我也一直在鼓励我的学生,要通过撰写、发表论文来了解自己所研究的领域,然后慢慢成为这一领域的‘小专家’,之后就会慢慢体会到科研的乐趣。”

就目前年轻人从事科研工作的情况,廖教授坦言,在科研的起步阶段是非常辛苦和枯燥的。“就我自己而言,是属于比较顺利的,并没有辛苦到想要放弃。女性科学家在智力上与男性相比并无差距,但在体力和精力上会有不足,因此更需要有耐心和毅力坚持下去,最终一定会获得成功。我也接触过很多女性科学家,都是十分优秀的。”

 

廖宏教授接受采访

 

学科交叉给予创新灵感

多学科交叉研究对于廖宏来说是一个偶然的机遇。她提到,自己曾在北大气象专业学习,而后在美国学习大气化学,这对她的研究起了非常重要的作用。“创新不一定要有交叉学科背景,但是交叉学科也有自己独特的地方,可以帮助科研人员在某些领域做出新奇的研究。”

廖宏认为,自己在我国环境与气候变化领域的研究目的是希望将来能为国家建设一个绿色发展的评估平台。“现在我国社会经济发展实际上涉及到的是如何使用能源、解决城市化与人口布局问题。从我本专业来说,我们利用城市化和能源利用过程中的排放数据对大气、环境变化进行评估,从而分析气候变化,最后总结出大气环境对社会发展、人民生产生活产生的影响,这是一个闭环的评估过程:从政策提出,到我们进行评估,最后返回于公共政策制定,这一过程涉及到各种能源的数据,也需要交叉学科的知识。”

谈到老百姓现在十分关心的大气雾霾问题,廖宏也表达了自己的看法:“我们应该参与到更多的科普活动中,告诉大家PM2.5的来源,如何做到绿色发展,如何让空气质量变得越来越好。大气环境研究与国家的政策是相结合的,当我们掌握了污染物的变化规律,我们将会把研究成果作为一种科技支撑,履行为国家政策服务的职责。”

 

更多精彩!欢迎关注“科普中国-科技前沿大师谈”官方微信(kjqydst)。

本作品为“科普中国-科技前沿大师谈”原创,转载时务请注明出处。

 

 

廖宏:基础科学研究的战略发展与创新应用

图文简介

谈到年轻人从事科研工作,廖教授坦言,科研对于年轻人的起步阶段是会非常辛苦和枯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