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过几年发展,3D打印在中国已有一定产业基础,但整体行业发展仍然缓慢,与国际先进水平差距较大。业内专家认为,中国3D打印业要寻求突破,必须从应用入手,才有望在未来的全球发展中占得先机。

世界3D打印技术产业联盟首席执行官、中国3D打印技术产业联盟执行理事长、无限三维(青岛)科技产业集团公司首席执行官罗军日前告诉记者,3D打印是一项先进的制造技术,但不是一项替代性很强的技术,它主要解决个性化、小批量、复杂的制造难题,与传统制造技术不是替代关系,而是互补关系。

目前中国对3D打印的应用还停留在科普阶段,主要打印模型和一些简单的产品。未来在工业领域、文化创意领域、生物医学领域,3D打印技术还有很大的发展空间值得探索。

针对3D打印发展缓慢的情况,罗军说,3D打印的先进性主要体现在工艺方面,是对传统增材制造技术的一次全新颠覆,但在批量化方面明显存在短板。

总体来看,3D打印技术之所以发展缓慢,关键在于三个方面:一是3D打印商业模式单一,不购买设备就不能分享这项技术造成很多用户持续观望;二是人才严重短缺,真正了解乃至应用3D打印技术的专业人才非常稀缺;三是3D打印所需的原材料供给较少,价格较高。

罗军说,发展3D打印这样的新兴技术必须通盘考虑,从战略高度统筹规划和布局:首先要从设计端入手,优化生产工艺,改进生产流程,最大限度发挥3D打印在生产制造过程中的最大优势;其次要从材料端入手,提升打印装备的精密度和稳定性,完善其功能;第三要从人才端入手,培养专业化人才;第四要搭建更多开放式服务平台,深化“3D打印+”,促进3D打印与传统产业紧密结合。唯有此,3D打印技术才可能尽快走出应用市场的最后一公里,这需要政府有关部门出台相关扶持政策,鼓励原始创新,鼓励用户与3D打印服务平台结合。

5月31日至6月2日将在上海世博馆举行第四届世界3D打印技术产业大会暨博览会。本次会议将主要围绕当前最前沿的金属3D打印技术、生物医学3D打印技术,以及如何深化“3D打印+”,促进3D打印与传统工业、医疗、教育、文创等产业结合。来自英国剑桥大学、帝国理工学院等全球顶级的专家学者将分享他们的真知灼见。三天的展会主要展示最新3D打印机,同时将在现场启动100家学校共建3D打印创客空间行动计划、100家医疗机构共建3D打印数字化医疗最新行动计划、100家工业企业共建3D打印数字化制造中心行动计划等25场配套活动。

通过这一系列配套活动的举办,将深入推进3D打印与文创、医疗、工业等领域的示范应用,对于构建3D打印生态链,推进3D打印产业健康有序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和作用。

 

更多精彩!欢迎关注“科普中国-科技前沿大师谈”官方微信(kjqydst)。

 

专家称3D打印寻求突破须从应用入手

图文简介

经过几年发展,3D打印在中国已有一定产业基础,但整体行业发展仍然缓慢,与国际先进水平差距较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