猴欢喜大部分人应该都没听过,甚至不知道这货到底是植物还是动物还是真菌。那我们先来看看它长啥样:
“嗯?这个样子好像在哪见过?……栗子?”乍一眼看上去,猴欢喜(杜英科猴欢喜属)的果实外表确实和壳斗科栗属、锥属的物种有点像(说像红毛丹的请拖出去)。它们一样毛扎扎的都是刺,但是壳斗科的果实是坚果,几个坚果外层再包被一层长满尖刺的总苞;而猴欢喜的果实则是蒴果,尖刺直接长在木质的外果皮外侧。
这种相似的外表其实是植物间趋同演化的一种。猴欢喜的生长环境和壳斗科的不少种类重合度挺高,主要分布于中国南部各省份(四川—浙江连线以南),长有猴欢喜的林间也经常同时会生长着水青冈、米槠等等。
其实趋同演化并不是大家想的“长成一样”,而是因为所处的生境类似,受到的环境选择压力雷同,因此产生了某些适合这一环境的突变性状的个体/类群就保留了下来,然后不断壮大,其它的就被挤压了生存空间,要么死,要么出现其它突变走上另外的发展路线,所以“剩下的大家就都一样”啦。这是自然选择的结果,而不是生物本身的意志。
像栗子,能吃吗
既然说到猴欢喜的果实看上去像栗子,那有个问题肯定就绕不过去……板栗的果实很好吃,那猴欢喜的果实能吃吗?想吃的话确实是能吃的,不过流口水之前先来看下果实的模样吧。
如果遇到欧洲七叶树(Aesculus hippocastanum),或者称作马栗的果实,就会发现它和板栗的模样十分相似,但因为含七叶皂甙而不能食用。相比之下,猴欢喜其实和栗子也没那么像,其果实内部生长的种子的长度只有1cm左右,和饱满的板栗、甜美的锥栗等等根本没法比,只能塞牙缝……猴欢喜的蒴果开裂后还经常有果室是空的啥都没长,所以猴欢喜的名字有个说法是——“猴子们以为是板栗可以大快朵颐但兴奋地剥开后发现内容物可怜兮兮落得一场空欢喜”。
先不吐槽上面那个脑洞,再来看看另一个名字来源的说法:“果实表面红褐色的尖刺宛如猴毛,成熟后开裂显露出橙黄色的假种皮及褐色的种子,形似猴的面孔,猴类十分喜爱因而命名为猴欢喜”……???再看看本文中果实开裂的图之后我不禁陷入深深的思考。
个人觉得比较靠谱的是第三种说法:“猴子爱吃,看到就欢喜”。每年9月后猴欢喜便陆续开花,次年夏季开始结果,成熟后蒴果自动开裂,相较于各类难剥的壳斗科植物,猴类会喜欢这种自动开门的果实,感觉不无道理。
(其实我听到猴欢喜这个名字时,第一反应是认为这是个讲粤语或者闽南语之类的人起的名字……“好欢喜”什么的)
花竟这样可爱
说完猴欢喜那不给力的果子之后,再回头来看看它的花。每年到了秋季,假如去南方的一些森林公园之类的地方,就有机会一睹猴欢喜的花呢。
猴欢喜能长到十几二十米高,花又比较小,肉眼可能看不清,想看清楚的话带上望远镜会好些。它的每朵花有4片萼片和4片花瓣,花瓣生于内轮且先端有缺刻,包裹着中间密密麻麻的大量花蕊,其中雄蕊的花药部分约为花丝的三倍。
假如没计划或者没条件去看的话,也可以看看杜英科其他植物的花来弥补一下遗憾。杜英科的花朵一大半都是类似的风格:挂满一树的清秀小花,下垂的花梗,带有缺刻的花瓣,再加上各类仙气缥缈的配色。身边比较容易见到的就是常用作行道树的秃瓣杜英或者水石榕。
本文来自物种日历作者@ArcherEmiy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