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春节期间,一场突如其来的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打乱了无数人的工作与生活节奏。这是一场比2003年的非典SARS更加严酷的防疫战,封城、全面延长春节假期等果断措施都是新中国成立以来前所未有的。我们响应防疫号召、宅在家里躲病毒时,自然而然就想起那些同样是以传染病为题材的科幻影片来。这类影片中,远在1995年美国的《极度恐慌》,近在2009年日本的《感染列岛》、2011年美国的《传染病》、2013年韩国的《流感》,都是不错的作品。本文要介绍的正是其中的《传染病》。


《传染病》美版海报 图自豆瓣

《传染病》美版海报 图自豆瓣


《传染病》的英文原片名是实打实的《Contagion》,是2011年美国华纳兄弟影片公司出品的一部以虚构的致命传染病毒为题材的纪实性科幻影片。说它“纪实性”,不仅因为其拍摄手法遵循时间线的法则从多个视角跟踪病毒与疫情的发展轨迹,而且也不注重情节起伏与英雄人物的塑造,反倒致力于刻画病毒来袭时各类社会人物的众生相,令人越看越触目惊心。编剧似乎很了解在恐慌状态下的人的心态的共性,所设计出来的许多情节走向与现阶段新冠病毒的疫情居然有着惊人的相似之处,真怀疑这些情节的设计是来源于现实中曾经发生过的传染病疫情。

《传染病》中的病毒被命名为MEV-1,它主要通过身体接触传染,潜伏期大概是六七天,发病后一两天内诱发脑炎、患者迅速抽搐死亡,致死率非常高。疫情传播前期,一位名叫贝丝的女性患者在香港出差接触客户后返回美国家中,忽然发病,咳嗽头晕,还传染了儿子,两人离奇死亡,可怜的丈夫托马斯也因此被隔离。与此同时,芝加哥、香港、日本也出现莫名其妙的致死病例,美国疾病防控中心CDC与世界卫生组织WHO迅速介入,确定这是一种新病毒,开始派出多方面的医生队伍全力追查病原体的传播路线,镜头延伸到形形色色的社会各层次的波及人群。这里,在疫情传播前期感染人数比较少的时候,摄像机还能覆盖到几位典型患者,通过具体画面表现出他们面临死亡时的无助与惨烈,但等到全世界感染人数愈来愈多,达到两千万后,这惨烈也就变成了地图上的数字,令人麻木。

豆瓣@阿Sen:这个角色写得其实很真实。即使他没有专业研究,他很聪明地意识到这个病毒可以通过飞沫和接触传播。所以他自制或是采购了隔离服,并且带上了橡胶手套,保护意识很强。虽然他在其他人眼中看起来有些反应过度而且扮相很蠢,但在他眼中,其他人都是待宰的羔羊吧。图自豆瓣

豆瓣@阿Sen:这个角色写得其实很真实。即使他没有专业研究,他很聪明地意识到这个病毒可以通过飞沫和接触传播。所以他自制或是采购了隔离服,并且带上了橡胶手套,保护意识很强。虽然他在其他人眼中看起来有些反应过度而且扮相很蠢,但在他眼中,其他人都是待宰的羔羊吧。图自豆瓣


疫情传播中期的特点就一个字:乱。政府官员为了维持稳定压制疫情的传播消息,但没有不透风的墙。超市先是抢购后来变成打砸抢,入室抢劫也不时发生,传染区出现大规模的社会混乱。一名追查传染源的医生被绑架到中国山村和村民的孩子们住在一起,绑匪声称要等到美国研发出防治MEV-1病毒的疫苗并优先供应该山村后才会释放这名医生。另一名医生在追查过程中不幸感染,住进临时医院后无法得到有效救治,不幸去世。影片另外刻画了一名阴谋论记者,其博客拥有一千二百万粉丝,经常发表政府一定在瞒报、得了MEV-1吃连翘能治好等出格言论,并直播自己被感染后吃连翘康复以示其可信度,虽然最后他被警察抓了现行并且检查出来压根没被感染,可仍旧被保释,没有受到惩罚。

《传染病》剧照二 图自豆瓣

《传染病》剧照二 图自豆瓣


不得不说,影片中关于疫情前期与中期众生相的描写,与现在新冠病毒的流行确实有着相当的类似之处,几乎每一个角色,无论是官员、医生、患者、平民、大V,我们都能在近些日子网上泛滥的信息流中找到他们的影子。

疫情传播后期,那名被隔离的可怜丈夫托马斯发现自己有抗体,没有被妻子和儿子感染,但他的身体却没能在疫苗的研发上做点儿贡献,倒是另一名医生通过许多次猴子实验终于成功研制出了MEV-1疫苗。本来到这里,疫情应该就可控了,但因为感染基数太大,疫苗产能有限,供不应求,便又出现了先生产的疫苗究竟优先供应谁的问题。大方向是针对民众以出生日期为依据抽签,把366个球写上1月1日到12月31日,抽出一百四十多个日期,生日为抽中的日期的民众可接种,其余人群等下一波。私下里,各名官员、医生也都在利用自己的一点点特权为自己以及身边的人优先接种疫苗,这种行为也不好说是不是合理,反正存在是一定存在的。至于那批要拿医生换疫苗的绑匪,最后居然被假疫苗也就是安慰剂给糊弄过去了,也不知道山村里那批孩子能不能幸存下来等到真正的疫苗普及全球。

剧照三 图自豆瓣

剧照三 图自豆瓣


补充一项科普知识:传染病中R0与Re的概念。

影片中借研究员之口介绍了一个衡量病原体传染性的基本系数R0,它叫“基本传染数”,是指在完全易感人群中一个病例能传染的平均人数。这里的易感人群包括两方面含义,一是没有任何预防手段,譬如没口罩没防护服什么的,二是所有人对病原体没有免疫力。R0的值能够较为真实地反应某种病毒的传染能力,如季节性流感的R0通常是1,天花大约是3,小儿麻痹症是4到6,而麻疹则达到了惊人的18。不过R0只代表传染性,和疾病的严重程度以及致命程度无关,像生物安全等级达到4级、致死率超过50%的埃博拉病毒,其R0也只有2。

对于在人类社会中混迹已久的病原体导致的传染病,其R0较易根据历史数据来核算,但对于新出现的对手如今年的新冠病毒COVID-19,要估算出准确的R0值就相当困难,原因是爆发初期的病例数、人群接触率等第一手数据很难及时且准确地获取,如果出现了超级传播者(比如本次疫情中报导出来的福建晋江影响数千人的“毒王”),其个例就能将前期估算的R0拉高一大截,原理类似于一个马云或马化腾就能“显著”拉高我们的平均工资。

有没有R0小于1的传染病?有是有,不过它们都像拉不到下线的传销人员,早就在大自然的竞争中被淘汰了。

另外一个衡量传染被控制程度的基本系数是Re,它叫“有效基本传染数”,是指在有控制的条件下一个病例能传染的平均人数。要遏制传染病的流行,其Re必须被控制到1以下,这种控制可以是人群自然易感饱和,也就是该传染的全传染了不剩健康人了,也可以是做好了严格的防护隔离,传染不着。当然,最好的控制手段是有疫苗并大范围接种,让人群都有免疫能力,人为减少易感人群,釜底抽薪。

衷心希望COVID-19的疫苗能够早日研制成功并且产能充沛,在全球范围内将Re降至0,社会早日恢复正常运作。


扫码加蝌蚪五线谱微信


【影评】《传染病》中的疫情防治告诉了我们什么?

图文简介

衷心希望COVID-19的疫苗能够早日研制成功并且产能充沛,在全球范围内将Re降至0,社会早日恢复正常运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