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出现什么症状可能感染了新型冠状病毒?
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一般症状有:发热、乏力、干咳,逐渐出现呼吸困难;部分患者起病症状轻微,甚至可无明显发热。
严重症状有: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脓毒性休克、难以纠正的代谢性酸中毒、出凝血功能障碍。从目前收治的病例情况看,多数患者预后良好,少数患者病情危重,甚至死亡。
除了以上发病症状,还有可能发病症状「不典型」,例如:
(1)仅以消化系统症状为首发表现:如轻度纳差、乏力、精神差、恶心呕吐、腹泻等;
(2)以神经系统症状为首发表现:如头痛;
(3)以心血管系统症状为首发表现:如心慌、胸闷等;
(4)以眼科症状为首发表现:如结膜炎;
(5)仅有轻度四肢或腰背部肌肉酸痛。
2.如果出现发热、乏力、干咳等临床表现,是否意味着感染新冠肺炎了?
很多呼吸道疾病都会表现为发热、乏力、干咳等症状,是否感染还需要医生结合发病前是否去过疾病流行区、是否接触过可疑或确诊病例、实验室检查结果等一起来综合判断。
3.干咳是症状之一,那么干咳和咳嗽有什么区别?
干咳与咳嗽的主要区别在于是否有痰。
干咳是指咳嗽时无痰或痰量极少的咳嗽。普通感冒、急性支气管炎也会引起干咳,一些呼吸道感染性疾病也很常见,如急性鼻窦炎、急性鼻炎、急性扁桃体炎、急性咽炎、慢性支气管炎急性发作等。除此之外,吸入一些刺激性气体、粉尘等也可以诱发急性干咳。
咳嗽是呼吸道的一种保护性反应机制,通过咳嗽能清除呼吸道里的分泌物和有害因子。当气道内的分泌物或者有害因子随着咳嗽的动作排出体外时就形成了咳痰。咳嗽与咳痰通常意味着呼吸道受到了某种刺激或者存在某种疾病。
4.出现什么症状需要及时就医?
如果出现发热、乏力、肌肉酸痛、咳嗽、咳痰、气促、腹泻、结膜充血等症状,都应及时就医,并告诉医生发病前两周的旅行史或接触史,以便医生快速做出判断。
5.出现症状去医院看什么科室?
对于出现发热、乏力、咳嗽的患者,到医院之后,首先会由护士测量体温,引导到发热门诊就诊,门诊医生会询问你 2 周内是否到过疾病流行区,是否接触过可疑或确诊病例。如果是可疑肺炎,医生会对你采集咽拭子、痰液等标本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或有条件的医院实验室进行新型冠状病毒检测。如果 2 次核算检测结果为阳性,即确诊。
6.新型冠状病毒肺炎与流感、普通感冒症状有什么区别?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以发热、乏力、干咳等为主要表现,少数患者伴有鼻塞、流涕、腹泻等上呼吸道和消化道症状。可伴有肺炎,但早期肺炎可能不发热,仅有畏寒和呼吸道感染症状,但 CT 会显示有肺炎现象。
重症病例多在 1 周后出现呼吸困难或/和低氧血症,严重者快速进展为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脓毒性休克、难以纠正的代谢性酸中毒和出凝血功能障碍。
值得注意的是重症、危重症患者病程中可为中低热,甚至无明显发热。
轻症患者仅表现为低热、轻微乏力等,无肺炎表现,多在 1 周后恢复。少数感染者无明显临床症状、仅检测阳性。从目前收治的病例情况看,多数患者预后良好,儿童病例相对较轻,少数患者病情危重。死亡病例多见于老年人和慢性基础疾病者。
图片来自于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公众防护指南》
流感症状主要表现为发热、头痛、肌肉痛和全身不适,体温可达 39~40 ℃,可有畏寒、寒战,多伴全身肌肉关节酸痛、乏力、食欲减退等全身症状,常有咽喉痛、干咳,可有鼻塞、流涕、胸骨后不适等。
颜面潮红,眼结膜充血。部分以呕吐、腹痛、腹泻为特点,常见于感染乙型流感的儿童。无并发症者病程呈自限性,多余发病 3~4 天后体温恢复正常,全身症状好转,但咳嗽、体力恢复常需 1~2 周。
肺炎是最常见的并发症,其他并发症有神经系统损伤、心肌损害、肌炎、横纹肌溶解综合征和脓毒性休克等。
普通感冒以鼻塞、流鼻涕为主要表现,多数患者症状较轻,一般不引起肺炎症状。
7.怀疑周围人有感染新型冠状病毒怎么办?
如果怀疑周围人感染了新型冠状病毒,首先应自己佩戴口罩,与对方保持 2 米 以上的距离,避免与对方近距离交流,然后建议对方佩戴口罩,及时前往就近的定点医院发热门诊接受治疗。
8.老人更容易感染新型冠状病毒吗?
首先,诊断学上一般将 65 周岁及以上的人定义为「老年人」。不过,每个人的身体状况都不同,建议 60 周岁以上的人都提高健康意识,密切关注自身状况。
新型冠状病毒对各人群普遍易感。但老年人的整体免疫力通常较低,并且经常伴有心血管疾病等基础疾病,感染病毒之后病情较重,更有可能快速进展为重症,乃至死亡,因此,确实需要更加重视。
9.无发烧、咳嗽的「不典型」患者如何不漏诊?
「不典型」患者可能的首发症状
根据武汉大学人民医院研究组 1 月 23 日发布的《新型冠状病毒性肺炎(2019-nCOV)患者的识别与防护——高度重视非呼吸系统的首发症状》
有部分患者是以非呼吸系统症状为首发症状的情况,如:
以消化系统症状为首发表现:如轻度纳差、乏力、精神差、恶心呕吐、腹泻等;
以神经系统症状为首发表现:如头痛;
以心血管系统症状为首发表现:如心慌、胸闷等;
以眼科症状为首发表现:如结膜炎;
仅有轻度四肢或腰背部肌肉酸痛。
上述以非呼吸系统为首发表现的患者,易至相关科室就诊,如消化内科、神经内科、心血管内科等,容易造成误诊和漏诊。
10.作为医护人员该如何应对?
由于新型冠状病毒性肺炎部分病人无发热等明显症状,必须充分提高对纳差、乏力、肌肉酸痛(包括轻微酸痛)和精神稍差患者的警惕,及时进行相关排查。
应更加详细地对患者的病史进行询问:特别是对于有疑诊或确诊患者的接触史、近两周内是否出现发热的病史。
对此类「不典型」病例,及时进行血常规、呼吸道病原学检测,有条件情况下行胸部 CT 的检查,同时应与患者及家属进行充分的沟通。
若提示异常,应进一步完善冠状病毒的检测。
特别强调不建议进行胸片的检查以避免漏诊难以发现的早期病变。
11.疑似病例和确诊病例是否可以自行隔离?
根据钟南山的最新指导意见,他认为疑似病例和确诊病例因病房不够自行在家隔离,这种行为非常危险,目前火神山医院可缓解大医院接诊重症患者的压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