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跟大家介绍中国历史上的一起皇袍加身事件。

简单前情提要一下,后汉皇帝刘承祐为了从大臣中夺回权力,发动奇袭,杀死了朝中的数位执政大臣,又下密令诛杀在外领兵的大将郭威。

没想到郭威趁机起事,带兵杀回京城。

交战中,刘承祐被乱兵杀死。

按理来说,郭威肯定要当皇帝了,但郭威的帝王之路才刚刚开始,他需要一场精心的谋划来使自己的帝王之路更为顺畅。



郭威迈向了皇宫,去完成此次征途的最后一步,好去摘取得人生当中最丰盛的果实。

今天的我不再是寄人篱下的孤儿,不再是流浪天涯的浪子,不再是混迹街头的小霸王,不再是狼狈不堪的待岗军士,不是替人佐治的师爷,自然,也不是担君之忧的臣子。

从现在起,我将是自己的主人,从现在起,我该做天下的主人。

郭威信心满满走向皇宫,很快,他就看到了美妙的前景,文武百官早已经列阵等侍他的到来。

最前面的是宰相冯道。

是熟人就好办了。郭威加快了脚步,可他马上发现了不对。按以前的经验来看,此时,冯道先生应该率领百官前迎,然后递上一个叫劝进的文件,让郭威赶紧为天下着想,登基称帝。

但冯道站在原地,表情放松,双手自然下垂,袖里不似有乾坤。

郭威心里一发虚,狐疑的性子又出来了,走到冯道面前,不自觉的双手相交,头又不争气的低下了去,对着冯道行了一个拜礼。

冯道抬头挺胸,毫不客气,坦然受了郭威一拜,然后慢文斯思地说了一句:

“侍中大人此行不易啊!”

听到此句,郭威出了一身冷汗。


冯道是五代造反运动的风向标,当前任老板被打倒,新的董事局进驻皇宫里,冯道总是第一时候送上劝进表。这个东西纯属表面文章,可表面文章也是必要的,总不让人自己推举自己当皇帝吧。

难道冯道这回终于酲悟,要为前朝殉道?

为朝廷殉道在冯先生的职业道德准则里是找不到这一条的,而冯道更不会为了后汉皇朝想不开,毕竟在后汉朝,冯道只是一个闲人。

冯道的反常举动全在那句话里表露了出来:“侍中大人此行不易啊。”

这是一句奇怪的话,因为郭威这一趟实在太容易,数天时间就杀到京城下,搞了一次比演习还不如的冲锋就站在了皇宫前面。

于是,冯道的这句话是一句反话,意思是,侍中大人这一趟可真轻松啊。隐藏在这句话后面,是冯道真正要提醒郭威的:

小郭啊,事情还没有真正结束,真正的考验现在才开始。

郭威马上领悟了这句话。

是的,说成功实在太早,真正的较量现在才开始。

此刻,郭威同志的脑海浮现出了后汉开国皇帝刘知远的音容笑貌。

在人生的道路上,刘知远可谓是郭威的导师,正是在刘知远的身边,郭威才从一个鲁莽的军官变成一位谋定而后动的胜负师。现在,刘老师已经不在人间,可郭威并没有成功毕业,因为刘知远为学生郭威准备了一场毕业考试。

刘知远对自己的老班底相当器重,可器重跟信任并不能划上等号,在将儿子托付给四大辅臣时,刘知远早就埋下了制约的力量。

从太原出发进军汴都时,刘知远做出一个任命,将兄弟刘崇任为太原留守,在那以后,再也没有调动过刘崇。

在太原起事的刘知远十分清楚这座城市的重要性,只要将这座城市置于自家人的管理下,无论其他藩镇造反或是朝中大臣闹事,刘家总有反击的力量。

而刘崇仅仅是刘知远布下的棋子之一。在徐州,有刘知远的养子刘赟出任节度使,这位刘赟原本是刘崇的儿子,后过继给刘知远。在许州,担任忠武节度使的是刘知远的另一位兄弟刘信。这两个地方也不是一般的军镇。

当年本人挑灯夜读《射雕英雄传》,读到王重阳诈死用一阳指破掉了欧阳锋的蛤蟆功时,不由得击掌叫绝,但自从本人的阅读从武侠转到史书后,就发现虚构的东西并不一定比真实更能让人震惊。

刘知远是真的死的,但他的安排却还活着,成为了郭威面前最大的障碍。

这是郭威的毕业考,只有通过这个考试的人才能真正取代导师的位置。

这是一道难题,思索之后,郭威终于找到了解题的头绪。

头绪是:退!

谋定而后动,知止而有得。


打起精神,郭威走向考场(皇宫),他要去见刘知远留下的监考老师:李太后。

面对着李太后,郭威没有摆出胜利者的姿态,反而认真向前任老板娘提了一个可行性建议:

“军政事务繁重,还请早立君王。”

李太后是一个坚强的妇女,在听到儿子的死讯后,她没有跟着弟弟逃跑,也没有陷入悲伤,更没有搞玩火上吊投湖等愚蠢的行为。

死是容易的,不赴死才是人生的道路。

事实上,李太后是一个比较乐观的人,在郭威南下时,她还主张跟郭威讲道理。

听到郭威的建议后,李太后看到了希望的影子。

一切还有可挽回的余地!

于是,对于郭威的提议,李太后马上做出了回应,列了一个传位名单,罗列了四位候选人。

“河东节度使刘崇,忠武节度使刘信,皆高祖之弟,武宁节度使刘赟,开封尹刘勋,高祖之子,你们大家去商议选择适合的人选吧。”

很快,选举会议在郭威的主持、百官的参与下顺利召开,并成功选出了接班人。

“请立刘勋为嗣!”

从血缘上看,刘勋是刘知远的亲生儿子,自然是最佳人选。可听到这个结果,李太后苦笑:“勋已经久病在床。”

注意这个久字,刘勋的病不是小病,也不是一天二天的事情,李太后宣布成绩无效,重新考试。为了表示公正性,李太后下令将刘勋抬了出来,果然,弱不禁风似黛玉,气若游丝如可卿。

没多久,郭威的第二个答卷送了上来。

“请立刘赟为嗣。”

李太后露出了满意的表情,这才是她真正需要的答案,刘赟年轻,又是刘知远的养子,还有其亲父刘崇坐镇太原。有他接位,刘家天下还有希望。

李太后批准了这个建议,并立刻让郭威派使者前往徐州接刘赟,这个使者是冯道。


现在让我们来解读一下这一场奇怪的嗣位选举。解读历史有很多方法,最直观的方法莫过于代入法。

如果你是郭威,你愿意选择谁来当皇帝?

当然,在做这个题目之前,我有义务给各位解读一下这四个选取项。

第一个刘崇,刘知远的弟弟,中年偏老男人,有心机,有实力,有兵马(坐镇太原),当然,估计也有想法。

第二个刘勋,刘知远的亲生儿子,重病在床。

第三个刘赟,刘崇之子,年轻,据记载,此人还挺聪明,手里有兵,坐镇徐州。

第四个刘信,刘知远的弟弟,此人倒是个实在人(注意,不是褒义),没什么心眼,也没什么想法,自然实力也相当一般。

郭威的目标就是选出一个人,让自己的利益最大化。

现在,请选择!

如果你选刘崇,恭喜你,你出局了。我们可以推算一下,当刘崇接到继位通知后,一定会南下,也一定会领着兵马南下,到时,你让还是不让?让就只有吃哑巴亏,不让就理亏附带开打。

所以,这是一个下下策。

接着选吧。

刘勋?

好的,说明你已经上道,知道挟天子了,但必须得说,就算挟天子也未必能令天下,因为刘知远布下的三枚棋子依在那里,不离不弃,让你心烦。

再来吧?

我相信你是不会选刘信的,要是刘信进了京城,外有兄弟侄子,内有嫂子李太后,郭威指不定要到地府跟先下去的三位大臣凑一桌打麻将了。

难道只能选刘赟?

是的,正确答案正是刘赟。我们来分析一下,刘赟只要离开了徐州就不会有什么作为,到了京城很容易控制,而只要将刘赟控制在手里,刘崇就不敢乱来,刘信嘛,顶多是一个起哄的,没人带头,他连哟喝都不会喊一声。

更妙的是,郭威选出了这个对自己最有利的结果,却让李太后也兴高采烈。

权谋的刀,杀人岂只无形,简直是让你愉悦的引颈受刃。

一切都在郭威的掌控之中,不久后,刘崇就主动上套了。


刘崇实力很强,据记载,他本来就跟郭威有些过节,这些年一直在太原招兵买马,在听说郭威第一次进京时,还纠集队伍准备南下,可很快他又打消了这个念头。

因为郭威把他的儿子刘赟选为了皇帝。

做皇帝虽然刺激,但太上皇也差不到哪里去。

刘崇大喜,立刻向开封派出使者,证实一下这个消息。

见到太原的人,郭威请使者靠近,然后拨开衣领露出他脖子上那只飞雀:

“刘公,请放心吧,自古那有雕青天子!”

放心了,放心了,刘崇刀枪入库,马放南山。

其实,太原也是有明白人的。正当刘崇做着太上皇的美梦时,他的副官太原少尹太原少尹李骧一语道破了郭威的计划:“事情到了现在这个程度郭威怎么可能还做汉臣,这里面一定有问题,刘公赶紧发兵下太行,以观事态发展。”

刘崇死死盯住李骧,一声暴喝:

“书呆子,敢离间我们父子!拖出去给我砍了。”

这证明,人要是犯起傻来,拦是拦不住的。


冯道正在去接刘赟的路上,刘崇正在找当太上皇的感觉,接下来自然是刘信。

其实这是一个无足轻重的人。

刘信同志这一个月来可谓一惊一乍,暴喜暴悲。初听到杨邠们被干掉之后,马上大摆宴席,请客吃饭,就差放鞭炮发喜帖,原因很简单,他跟杨邠有点过节。

老杨头死了,总算出了一口恶气!

可惜,这口气没出长,得知郭威在邺都发兵入京时,刘信又陷入了焦虑当中,据说达到了吃不下饭的地步。

节食活动初见成效,事态风云突变,刘信又大叫:

摆酒,与诸君痛饮。

他的侄子刘赟被选为皇帝。天下,还是刘家的天下,我有何忧。

医生告诉我们,把胃口跟心情关联起来是错误的,这样的关联极容易造成喂食的不规律性,导致胃酸失衡,进而影响身体健康。

郭威只是退了一步,做了一个选择题,就破解了刘知远留下来的考卷,接下来,他只要坐等着刘赟上门就可以了。

老天爷是不会轻易让一个人达成所愿的,正当一切按部就班时,突然发生了一个突发事件。

从镇州刑州传来消息,辽人大举进犯,连下两城。

接到这个消息,最高兴的莫过于李太后。

选完接班人,李太后松了一口气,她已经凭借一己之力将后汉朝从悬崖上拉回了一步,可很快,她就察觉到了郭威的意图。

要是刘赟进京被郭威控制住了怎么办?

这是一个无法解决的难题,直到辽兵进犯的消息传来。

天佑汉室!李太后抓住了这最后一根稻草,下令郭威率兵出京,北上抗辽。

在不安中,李太后听到了满意的答复,郭威没有任何推辞,第二天就率领部队出城北上。

离去吧,到你的河朔去,越远越好。

一场亡国的危机似乎就这样平息,她的养子正日夜兼程从徐州赶来,她的劲敌已经离去。大局又回到刘氏的手中。

在五代中,李太后也算是颇有政治智慧的一位女性,可惜,她的主业毕竟是家庭妇女,而不是政治,所以对政治斗争的残酷性与复杂性缺乏必要的认识。

在成功的喜悦之下,李太后忽略了一个重要的事情。

在离开之前,郭威将心腹王峻、王殷留在了京城内。

李太后以为考试已经结束,郭威交了白卷,认输走人。可接下来,郭威交出的才是他真正的答案。


公元九五零年的十二月初一,郭威率领大军出京城北上。

郭威走得很慢,磨磨蹭蹭十来天后才到达滑州,连黄河都没过。

为了了解一下郭威的节奏,我们可以比较一下,当日郭威从邺都回京要说法时,十五日出发,第二天到达澶州,然后过河到达滑州时不过十八日,又用一天,郭威就从邺都来到了开封的郊外,数百里的路,郭威只用四天就走完了。

现在郭威要去北方打仗,花了十来天,才到滑州,就是雨湿路滑兼路有妖精都无法解释。

真正的目的只有一个,先前的快速只是赶在各路勤王军进入开封之前抵达,而现在的慢,也是有目的的。

时间是宝贵的,但争分抢抄是时间的奴隶,要做时间的主人,最重要的是掌握节奏。

到达滑州后,郭威下令休整,然后开始等侍一个人的消息。

现在,是时候说一说冯道了。

冯道是这个时代的传奇,后人总结了一下,冯道一共侍奉过四朝十君,堪称五代活标本,官场不倒翁,后人对冯道这种毫无职业道德,频繁跳槽的行为进行了深刻的批判,并认为其脸皮太厚。

事实上,冯道同志能做到铁打的大臣,流水的皇帝并不只是因为脸皮厚,因为在乱民里,存活是一项技术要求很高的活。在这里,百战百胜的将军无法办到,权倾朝野的大臣无法做到,九王之尊的帝王更无法做到(皇帝死得快),只有一种人可以做到:聪明的好人。

冯道是一个众所公认的好人。

经常做好人好事,还有头脑,这样的人才能在乱世中存活下来,凭着这两样,冯道一直将自己的命运掌控在自己手上,基本上,只有他玩人家,没有人家能玩他的。

这个记录被郭威打破了。

当听到自己被指派为奉迎刘赟的使者后,冯道大惊失色,并做出一个非常失态的举动:手上的朝芴没拿稳,掉在了地上。

有人解读,冯道是因为听说郭威自己不当皇帝而感到惊讶。

说这个话的人应该是不太了解冯道,冯道先生是何许人也,他才不关心谁做皇帝,就是放只猴子上去当皇帝,他照样喊着万岁行大礼。

他所惊的是自己接受了一个危险的任务。

要是刘赟发觉了郭威的真实用意,自己跑去徐州,岂不是送死?

郭威啊,郭威,你也太不讲究了,我好心提醒你,你却让我去冲锋。

想到这里,冯道马上找到了郭威。

“侍中真想让我去?”

郭威举手发誓,表示冯公不要担心,自己的确是想奉迎刘赟,这趟差事就辛苦一下冯公吧。

编吧,这天底下你骗得了所有人,但骗不了我。

收拾一下,冯道上路了,行出京城,他对左右说道:

“我一生都不说假话,这一回只怕要传一次假话了。”


郭威选择冯道去接人并不是要把老师傅往火坑里推,而是冯道不出山,只怕引不出刘赟。

刘赟并不是一个笨人,当然知道京城是龙潭虎穴,他的随从也提醒他不要轻易出发,最好跟他爹联系一下。可刘赟看到冯道,完全放下了心。

虽然后人(尤其是宋人)对冯道相当不屑,但在五代,冯道先生的金字招牌是很响亮的。

冯道都来了,是该上道了,毕竟这世界上没有人能经得住帝位的诱惑。

行到宋州,刘赟停了下来,然后往驻扎在滑州的大军派出了慰问的使者。事后看来,这是一个缺心眼的举动。

郭威正等着这个信号。

优秀的领导者能把自己的装进意志的大脑。

用一道伪造的诏书,郭威将自己的愤怒变成了军将的愤怒,纵兵抢夺一天京城的高官,郭威把自己的目标转变成士兵的目标。

在刘赟的使者是拿着大包小包的东西来到滑州的,这些刚发过横财的士兵自然看不上这些小东西。

“不要不要,我们已经抢过京城,要是刘氏接着当皇帝,我们还有活路吗?”

听到这个消息,郭威当场起立,下了一个命令:

起军,过黄河,北上。

什么,还要北上,这皇位还要不要了。

此时,郭威的脑海里浮现出刘知远的面孔。

不要急,不到最后时刻,永远不要露出自己真正的面孔。

十五日,大军开拔,离开滑州,前往澶州,据记载,这一段百余里的路途,他们用了四天。

时间一天一天过去,士兵们越来越烦躁,他们已经将京城的大官们得罪光了。可他们越烦躁,郭威就越放松。

对时机的等待,对人心的掌控,这些都曾是刘知远教给他的。现在,他要将所学发挥淋漓尽致。

《乌合之众》里写道:群体不善推理,却急于行动。它们目前的组织赋予它们巨大的力量。

这是一群精神处在崩溃边缘的乌合之众,操纵它的是那位稳坐中军帐的人。

十九日,大军终于抵达澶州,郭威告诉他的部下,大家先休息一晚上,明天接着出发。

还要出发?

虽然这些士兵出生入死,可依然受不了这种精神上的折磨,第二天的早上,乌合之众终于展现了它巨大的力量。

清晨,澶州,牙府。

太阳露了一个头,郭威先生悠悠哉哉洗了脸,大概他也在想这帮人什么时候觉悟吧。

大不了再拉练一两天。

不必了,郭威听到一阵喧哗声,喧哗声越来越大,显然,这些人正在朝牙署里奔来。

郭威露出了一丝不宜察觉的笑容,然后,下令:

“把门关起来,任何人不准放进来。”

为人进出的人门关上了,为人登基的墙还在,士兵们虽然陷入群体意识也不能自拔,但翻墙还是会的。很快,这些经常锻炼爬墙术(攻城必备)的士兵纷纷进入了院内,宣读了他们的需求:

“天子须侍中自为之!”

天底下,我们只服郭侍中一人。

士兵一哄而上,抢出了郭威,不知道那位兄弟,大概入伍以前是当裁缝的,撕裂了一面黄旗,现场做成黄袍披在了郭威的身上。

据说,面对这个突变,郭威完全没有心理准备,形势又是如此逼人(说喜人也行得通),连劝说的余地都没有。而他身边武艺高强的护士又恰到好处的全部躲了起来。

今天的郭威大概是世界上最幸福的人质了。


对于这一幕,大家可能比较眼熟,事实上,就在十年之后,边境也传来了辽军入侵的消息,一位禁军将领率部队前往北方抵御辽军,行至开封城郊的陈桥驿发动兵变。史称陈桥兵变,兵变将领便是宋太祖赵匡胤。

赵匡胤皇袍加身这一传奇故事常令人赞叹历史的戏剧性,但必须得说,赵匡胤得向郭威同志交纳专利使用费,他的回马一枪不过是山寨郭威的,而且有证据显示赵匡胤非常有可能全程目睹了郭威皇帝的制造过程,因为在邺都时,赵匡胤就投到了郭威的帐下。

老一辈的进修者已经顺利通过考试,新的学生正全神贯注的学习着这一切,然后期待着属于自己的考场。

五天以后(注意时间),被“胁迫”的郭威回到了开封城外,在那里,郭威终于等到了他期待中的东西:百官劝进。

顺便说一句,冯道正陪着刘赟在宋州提心吊胆,要是冯先生在现场,只怕这个劝进的头功别人是无法跟他抢的。

是我的永远是我的,如果属于我的东西还没有来到,那只能说明自己还不够努力。

这一次的郭威是真正的此行不易了。

郭威在城外军营驻扎下来,静心等待李太后的表态。

要让皇宫内的那位固执老太太轻易投降是不容易的,郭威下了一个命令:让冯道回来吧。

总算想起老师傅了。

冯道先生已经焦头烂额。

就在数天前,宋州冲进来了一队兵马,这是留守在京城的王峻派出的兵马,抵达宋州后,这支部队将刘赟控制了起来。

冯道是何等聪明的人,他马上猜到郭威已经动手。与此同时,冯道惊恐地意识到,自己性命堪忧。

对方只要知道被耍了,那冯道就是将对方引入包围圈的放牛娃,随时都有被消灭的危险。

从冯道先生的一生来看,这大概是他最危险的时刻。

数十年的官宦沉浮,大风大浪见惯,难道今天要折在这里?

关键时刻,冯道先生发挥心理素质好的特长,不断告诉自己。不要害怕,越是危急的时刻,越不能发慌。

冯道先生的演技是过关的,别人紧张得睡不着,知不下饭,而冯道像没事发生一样,经过这一番运作,刘赟跟他的亲信们迷惑了。

难道冯道跟我们一样,也是受骗上当的?

冯道又一次蒙混过关,可关键时刻,徒弟郭威又坑人了。命令传来,让冯道一个人先进京,其他人留下来。

不要再装无辜了,为什么郭威别的人不宣,就宣你一个人!

侍卫抽刀在手,准备送冯道上道。

“慢着!你们不要乱来,这个事情跟冯公无关。”

救下冯道的是刘赟。

萧伯纳说人生有两出悲剧,一是万念俱灰,另一是踌躇满志。 刘赟在短短的一个月内就尝够了这两种悲剧,当日踌躇满志进京当皇帝,锣鼓开道,万岁之声不绝于道,以至于忘了看清前面的危险。失败之后又是万念俱灰,连拉个垫背的心情都没有。

自己已经失败了,又何必徒添一条人命。

冯道遁道而去。

在一支兵马奔赴宋州控制刘赟时,王峻调动了另一支部队奔向许州,这支部队号称是去察工作,维持治安(巡检)的。

当外来的兵马杀进许州时,早已经被郭威折腾得够呛的刘信终于崩溃了。他也没有麻烦组织,也没有再跟胃较劲,直接找根绳子上吊了。

想刘知远也是称雄一时的霸主,怎么会有这种窝藏的兄弟。

刘信死了,冯道又一个人回来,李太后终于认输,这是一位有智慧,有良心,有大心脏,有谋略的四有老太太,但无奈,她遇上的敌人太过强大。

公元九五一年的正月初五,李太后交出了传国玉玺,下诰令郭威登基为帝。

经过一番检索,郭威一竿子清台,直接找到了郭姓始祖周朝的虢公(虢郭同音)。既然是周朝皇族后人,那国号不叫周自然对不起列祖列宗。

于是,郭威遂定国号为周。为了跟前面的周朝区别,史称后周。

这就是郭威的故事。


蒋柳,文史作家,历史自媒体“脑洞历史观”主笔,头条学院讲师,国学文化专业委员会副秘书长,倡导打开脑洞看历史。著有《读懂春秋,就懂了当下》《诸王的游戏》《隋唐不演义》《唐末刀锋汇》等。其自媒体“脑洞历史观”,拥有百万订阅,阅读达二十亿人次。


郭威,皇袍加身的祖师爷,手把手教赵匡胤怎么开国

图文简介

后汉皇帝刘承祐为了从大臣中夺回权力,发动奇袭,杀死了朝中的数位执政大臣,又下密令诛杀在外领兵的大将郭威。没想到郭威趁机起事,带兵杀回京城。郭威肯定要当皇帝了,但郭威的帝王之路才刚刚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