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牛(Bos taurus),牛科牛属,肉可食,做法丰富,味道鲜美,长期占据本人最喜爱肉类排行榜第一名……

好了,不假装自己在写餐桌物种日历的稿子了。今天我不是来跟大家(又一次)介绍家牛这个物种的,而是想从牛肉出发,聊聊生活方式环境保护之间的一些微妙联系。 


在很长一段时间里,我只用“好不好吃”和“贵不贵”两种标准来判断要不要常吃某种食物。牛肉凭借着好吃又不算太贵的双重优势,三天两头就出现在我的餐桌之上。

但在我抛弃工作、回归学校之后,这一情况发生了改变。改变的缘起,是食堂里的一张图:


从蔬果主食到各种肉类,这张图列出了常见食材的“环境成本”—— 平均生产1千克食材,相当于要排放多少千克二氧化碳。生产肉类的碳排放高于蔬菜水果。而在鸡鱼猪羊牛这几类肉里头,牛羊肉的碳排放又远高于其他。


作为总结,条形图上方标着一句“你的食物选择影响着气候”,大有一种“就看少年你怎么选了”的意思。

老实说,我向来对这种既不做道德绑架,也不替你拿主意的宣传方式甚是买账。但在看了个图就接受感召之前,我们总是要先问,这些真的有影响吗?

少吃牛肉,能减少碳排放吗?

食堂那张图里的数据出自2017年发表的一篇系统综述。它网罗之前的研究,分析了生产168种新鲜农产品对气候变化的影响,并用生产每千克该农产品所需排放的温室气体的“二氧化碳排放当量”(Carbon Dioxide Equivalent)表示出来。

以中位数计,生产1千克鸡肉的二氧化碳当量为3.49千克。相比之下,生产1千克大豆的二氧化碳当量是0.49千克,牛肉的却高达26.61千克

(注:条形图里用的是算术平均数,所以数值上稍有差别)。


肉比素碳排放高很好理解:粮食是种出来的,禽畜的肉是吃种出来的粮食长的,能量转化效率远不到1,肉的排放更高实在是很说得通。

可为什么都是肉,牛肉的碳排放会比鸡的多这么多?

一来是产出。牛的肠道发酵会产生甲烷。这种温室气体对气候暖化的潜在影响力,或者说“全球增暖潜势”( Global warming potential),是二氧化碳的21倍

每天,15亿牛口在世界各地的牧场上嗝下屁排出的甲烷,就占掉了牛肉碳排放里的大约一半。 


其次,是投入。牛肉长起来比鸡猪鱼肉都更耗饲料。同样是增加1千克体重,鸡通常只需要大约2千克饲料,而牛通常得吃6千克左右的饲料。这些饲料可都是要花地花水花肥料种出来的。

另外养牛本身也是个极其耗费土地的事业。一些地方为了发展畜牧业,会破坏森林来开辟牧场。而清空林地的一个常见手段,就是用火烧。南美洲生产1千克牛肉的二氧化碳排放当量高达34.10千克,其中就有土地利用方式转变的原因。 


所以,要是人们能把餐桌上的牛肉都换成鸡肉,畜牧业也因而调整起来,为了满足口腹之欲而要排掉的碳的确能省下不少。

处在牛肉爱好国第一梯队的加拿大曾经做过研究,比较了七种不同饮食偏好对环境的影响。结果发现同等热量摄入下,不吃牛肉食谱一年下来比“不忌口”食谱少了近一吨二氧化碳排放当量。欧洲的研究者们也发现,如果欧盟的肉蛋奶消费量能减少一半,欧盟的农业温室气体排放将能够减少25%~40%。


那,不能靠种树去吸二氧化碳吗?

这真不是我为了吃肉甩锅给树,实在是光合作用太过神奇,有点引人遐想。 

但一系列的资料把我从白日梦中拉回现实:吸不完

诚然,要将空气中的部分二氧化碳固定下来,种树是成本最低的方法之一。在生长过程中,树木会吸收二氧化碳并转化为其他含碳物质截存起来。在树木干重里,这些碳的重量能占到接近一半。2011年,一项发表在《科学》杂志上的研究表明全球的森林每年大约能从大气中固定下24亿吨碳,大致相当于年化石燃料碳排放的⅓。

然而光是维持这个状态,就已经很艰难。 

世界银行的数据显示,1990至2016年间,全球森林已经减少了超过130万平方千米。毁林放牧是其中一个因素。在南美,1988至2004年这17年间,巴西以平均每年超过1.8万平方千米的速率在破坏亚马孙雨林,以兴建养牛用的牧场以及种植大豆饲料的农场。在我学校所在的澳大利亚,大堡礁流域超过93%的森林破坏也都和牛肉产业有关。 


另一方面,试图造林的国际行动,也可能存在一些隐忧。《自然》今年的一篇评论文章指出,尽管2011年德国政府和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发起的的“波恩挑战”获得了包括中国在内43个国家的支持,但目前的计划难以达到预期的固碳效果。

“波恩挑战”希望能在2030年之前恢复3.5亿公顷遭砍伐和已退化的土地。但研究者发现,在各国现阶段计划中,最常见的恢复手段是在土地上栽种单一树种的人工林


这些树种,比如桉树,虽然长得飞快,但每经过十年左右,木材会被收成,做成纸张、木筷等制品卖掉。之前固定下的碳,最终又随着这些制品的分解,部分回到环境之中。

而要是这3.5亿公顷土地能被恢复成自然生长的林地,到2100年将能比人工林多固定260亿吨的碳

但无论如何,单靠植树的力量无法解决气候变化问题,减排还是最重要的手段。

所以我决定率先减掉牛肉。

可是气候变暖了,不是有利于粮食增产吗?

这也是相当常见的观点。一般而言,大气中二氧化碳浓度的增加被认为能增加光合作用,以及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也的确有研究发现,气候暖化正使得中国多熟种植(指一年内在同一块土地上先后种植两种或两种以上作物)区域的北界往北移动,三熟制地区向北扩张,将利于玉米、小麦等主要粮食作物增产。


但问题是,二氧化碳浓度和温度远不是耕作的全部,两者的影响对不同区域、不同作物也可能大相径庭。虽然在中高纬度地区,更高的温度能延长作物的生长季节、扩大可耕作区域。但在更靠近赤道的低纬度地区,温度的升高会带来有害影响

伴随气候变化而来的,还有更极端的降水量变化更频繁的灾害性天气。传粉昆虫衰落、病虫害滋扰次数升高等因素,也会对农业生产造成危害。简而言之,对农业的影响非常复杂,现在还有极大的不确定性。硬要一句概括,就是“要视当地的环境和农业管理情况而定”。

为了更好地应对粮食安全方面的冲击,研究者们正呼吁将更多的粮食用于喂饱人,而非投入畜牧业作为动物饲料。

道理我都懂,但我一个普通人,改变真的管用吗?

到现在,托食堂的福,我用鸡肉和猪肉代替牛肉的“社会实践”已经持续一个学期了,但我依然时不时会问这个问题:

一个人减这点儿量,真的有用吗? 

2017年的一项研究给出了参考:比较12项个人层面的减排行动,食谱向少肉改变的确属于高效益的减排策略,每年可减少约1吨的二氧化碳排放当量。发展中国家因为吃得肉本来就少,按这个减法减下来的只会更少。


而当年全球的二氧化碳排放总量,是362亿吨。

但我们没必要寄望以一己之力改变世界。更重要的是,我们也没必要因为不能改变世界,而放弃改变自己。 


毕竟,万一说服你改变的理由被人知道得多了,和你一起改变的人就多了呢!

本文是物种日历特约文章,来自物种日历作者@Calo。


少吃一口牛肉就能保护地球?有这么简单吗

图文简介

今天我不是来跟大家(又一次)介绍家牛这个物种的,而是想从牛肉出发,聊聊生活方式和环境保护之间的一些微妙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