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西耶(Charles Messier)是一位18世纪时的法国天文学家,他大半生时间致力于搜寻彗星,为了将夜空中和彗星容易混淆的一些天体记录下来以便搜寻彗星,他编写了著名的梅西耶星表(the Messier Catalog),一共记录了天空中110个类似彗星的天体。在一个观测夜对全部梅西耶天体完成观测是否可能呢?如果可能,在地球上什么时间、什么地点可以实现这一目标呢?   梅西耶天体马拉松   梅西耶天体(the Messier objects),其命名从M1开始,一直到M110结束。通过更先进的观测工具和手段,我们现在知道这110个梅西耶天体并不全是一类天体,它们可划分为几类:河外星系(40个)、球状星团(29个)、疏散星团(27个)、反射星云(6个)、行星状星云(4个)、超新星遗迹(1个)、双星(1个)、四合星(1个)、恒星云(1个)。   梅西耶天体全家福   实际上,一夜看全梅西耶星表是可以实现的。由于梅西耶天体不是均匀分布在天球上的,在全天分布上有一处大缺口,只要观测者处在合适的地理纬度,当太阳在天球的位置运行到此缺口、阳光对观测梅西耶天体的影响最小时,我们就有机会在一个观测夜完成对全部110个梅西耶天体的观测。   最先注意到有可能在一夜之间完成全部梅西耶天体的观测的是几个美国业余天文学家(Tom Hoffelder, Tom Reiland和Don Machholz),他们在1976年发现在一年当中的特定日期内有可能完成这一观测,最早由美国亚利桑那州Dugas的Gerry Rattley在1985年3月23日至24日捕获了全部110个梅西耶天体,一个小时之后,来自加利福利亚州Anza的Rick Hull也成功完成,这就是后来在天文爱好者和业余天文学家中广为流传的“梅西耶天体马拉松”。进行“梅西耶天体马拉松”不仅对举办时间、地点要求苛刻,还要求不得借助任何自动寻星仪器,不可使用电子星图,仅靠普通望远镜和纸质星图进行目标搜索和确认,是对选手的体力、毅力、观测能力的综合考验。   梅西耶天体在天球上分布的缺口示意图(红线所示)   最合适的时间   我们查阅梅西耶星表(The Messier Catalog)发现,梅西耶天体的赤经(right ascension,符号为a)分布范围在0h40m至23h24m之间,即10°

不靠腿跑靠眼睛的“梅西耶天体马拉松”

图文简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