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拉韦厄型破火山口(Caldera of Kilauean type)塌陷破火山口的一个类型。是由于火山体侧斜面处一次流出大量熔岩,使岩浆库中的岩浆大量减少,塌陷而形成的破火山口。夏威夷的多数火山属于这一类型。1941年由威廉H. Williams提出。
释义
基拉韦厄型破火山口(Caldera of Kilauean type)塌陷破火山口的一个类型。是由于火山体侧斜面处一次流出大量熔岩,使岩浆库中的岩浆大量减少,塌陷而形成的破火山口。
命名
1941年由威廉H. Williams提出。
典型例子
夏威夷的多数火山属于这一类型。
主要特征
①平面上呈圆形,椭圆形,剖面上呈漏斗状,构成下陷盆地;
②熔结角砾岩、熔结凝灰岩发育,破火山口中常见各种火山碎屑岩及湖相沉积岩,次火山岩体发育;
③发育环状、半环状、锥状、放射状断裂和岩墙;
④在破火山口范围内,有一个或几个火山通道及残余的火山锥、火山口;
⑤火山岩的产状在中部近水平,边缘变陡,向内倾斜,在环状断裂以外,向围岩倾斜;
⑥重磁异常呈环带状分布。
相关概念
塌陷破火山口是指由于火山体下面的岩浆大量喷出,火山口周围崩塌下陷而形成的破火山口。破火山口这个词最早来源于葡萄牙语,原意是“汽锅”或“火锅”,是有人在研究加那利群岛的拉帕尔姆火山时提出来的。
本词条内容贡献者为:
张勇 - 副教授 - 西南大学资源环境学院
科普中国公众号
科普中国微博

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