谷湾海岸是沈水海岸的一类,是由陆地下沉或海面上升引起海水侵入原来河谷而成的海岸。与海水侵入冰蚀谷而成的峡湾海岸相对。
则谷湾海岸未形成之前,本属河流切割山区的海岸,并无冰河作用的影响。谷湾海岸别名颇多,如大西洋式海岸等。1
简介
谷湾海岸是由沉降河谷形成的。中国杭州湾及长江口都是三角形,类似喇叭,属这种海岸。爱尔兰岛西南岸,其地质构造是岭谷平行区,沉降至海面以下后,凡是山岭的都成为小半岛,凡是山谷的都成为小港湾,其风景很美,但航行不便。这类海岸叫做横向海岸。
1886年德国地理学家李希霍芬看到西班牙西北岸喇叭状河口海岸,称做“里亚斯海岸”(RiasCoast)。河谷仅受流水侵蚀,绝无冰川侵蚀。美国东岸切萨皮克湾和特拉华湾都是溺谷型,具有喇叭状河口。又南斯拉夫西岸也是沉降型,但海岸与岭谷平行,叫做达尔马提亚型海岸,这类海岸又叫做纵向海岸。
沈水海岸的发育
现海岸是晚更新世冰期后,在海面上升淹没陆地的基础上,由波浪、潮汐和河流作用形成的。因此沈水海岸具有普遍意义。

图A表示刚被淹没形成的里亚斯海岸(原始海岸)。
图B为在波浪作用下,岛屿岬角被侵蚀形成海蚀崖(早幼年期海岸)。
图C为波浪把侵蚀岬角和岛屿的物质搬运到海湾堆积形成海滩。沿岸沉积物流在湾口形成各种类型的沙咀,并把岛屿与陆地连接起来形成陆连岛(青年期海岸)。
图D表示已发展到壮年期,岛屿被蚀尽,岬角后退,湾口形成拦湾坝、泻湖、岸线平直的海蚀、海积海岸。
图E代表老年期海岸,水下海蚀台均衡剖面发育完成,波浪能量完全消耗于海底摩擦上。岸线平直,岸坡已退到原海湾范围以外。
峡湾海岸
所谓峡湾(fiord)是海水进入由冰川侵蚀而成的槽状谷内形成的。冰期时代,冰川的冰充满了冰蚀谷,并由谷口伸入海内。后来,冰川消失,海水流入谷内,即可形成峡湾。
谷湾与峡湾,二者成因截然不同。世界上最著名的峡湾海岸是挪威西岸。此外,新西兰南岛西岸,阿根廷巴塔哥尼亚海岸也是峡湾型。
挪威西岸松恩峡湾,中部最深,有1244米。当冰川还在时,最厚的部分在中部,最薄的部分在谷口。冰川融化,末端留下终碛,使湾口水浅,而且终碛可形成“暗坎”,妨碍航运。峡湾中部由于冰层特厚,冰川消失以后水深最大。峡湾谷底因受冰川压力而沉降; 冰川消失后,又因失去压力而上升。海岸由沉降型再变为隆起型。挪威海岸迄今仍在上升。
另有一种峡湾,水浅而形状狭小,叫做“低浅峡湾”。这种峡湾出现于低小丘陵区域。上面所述的峡湾,具有深长的谷槽及悬谷出现的地方是大山高原。苏格兰境内小港湾都是低浅峡湾,景色极美。2
本词条内容贡献者为:
刘勇 - 副教授 - 西南大学资源环境学院
科普中国公众号
科普中国微博

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