偃卧褶曲又称平卧褶曲或横卧褶曲。在褶皱很强烈的地区,往往会出现一些轴面水平的褶曲。轴面水平或近于水平,两翼岩层也近于水平,一翼层位正常,另一翼发生倒转。这种褶曲一般称为偃卧褶曲。
分类
按褶曲的轴面产状,褶曲可分为直立褶曲、倾斜褶曲、倒转褶曲、偃卧褶曲和翻卷褶曲。
直立褶曲
轴面直立,两翼向不同方向倾斜,两翼岩层的倾角基本相同,在横剖面上两翼对称,也称为对称褶曲。
倾斜褶曲
轴面倾斜,两翼向不同方向倾斜,但两翼岩层的倾角不等,在横剖面上两翼不对称,又称为不对称褶曲。
倒转褶曲
轴面倾斜程度更大,两翼岩层大致向同一方向倾斜,一翼层位正常,另一翼老岩层覆盖于新岩层之上,层位发生倒转。
翻卷褶曲
轴面为一曲面。
地区分布
在褶曲构造中,褶曲的轴面产状和两翼岩层的倾斜程度常与岩层的受力性质及褶皱的强烈程度有关。在褶皱不太强烈和受力性质比较简单的地区,一般多形成两翼岩层倾角舒缓的直立褶曲或倾斜褶曲;在褶皱强烈和受力性质比较复杂的地区,一般两翼岩层的倾角较大,褶曲紧闭,并常形成倒转或偃卧褶曲。1
褶曲
褶曲是褶皱构造中的一个弯曲,是褶皱构造的组成单位。每一个褶曲,都有核部、翼部、轴面、轴及枢纽等组成部分。这些组成部分称为褶曲要素。
褶曲要素
核部:指褶曲的中心部分。通常把位于褶曲中央最内部的岩层称为褶曲的核。
翼部:指位于核部两侧、向不同方向倾斜的部分。
轴面:指从褶曲顶平分两翼的面。轴面在客观上并不存在,而是为了标定褶曲方位及产状而划定的一个假想面。褶曲的轴面可以是一个简单的平面,也可以是一个复杂的曲面。轴面可以是直立的、倾斜的或偃卧的。
轴:指轴面与水平面的交线。轴的方位表示褶曲的方位,轴的长度表示褶曲延伸的规模。
枢纽:指轴面与褶曲在同一岩层层面的交线。褶曲的枢纽有水平的和倾斜的,也有波状起伏的。枢纽可以反映褶曲在延伸方向产状的变化情况。
褶曲类型
褶曲有两种基本形态:背斜和向斜。
背斜褶曲是岩层向上拱起的弯曲。背斜褶曲的岩层以褶曲轴为中心向两翼倾斜。当地面受到剥蚀而出露属于不同地质年代的岩层时,较老的岩层出现于褶曲的轴部,从轴部向两翼依次出现的是较新的岩层。
向斜褶曲是岩层向下凹的弯曲。在向斜褶曲中,岩层的倾向与背斜褶曲相反,两翼的岩层都向褶曲的轴部倾斜。例如,地面遭受剥蚀,褶曲轴部出露的是较新的岩层,向两翼依次出露的是较老的岩层。
本词条内容贡献者为:
刘勇 - 副教授 - 西南大学资源环境学院
科普中国公众号
科普中国微博

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