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簇是指和腔体壁紧密相联的结构形式(例如焊接、胀接等方式),让腔体壁不仅作为壳体,同时也成为管子的“翅片”,使其吸收的热量可通过导热方式传递给管簇,这就降低了腔体的有效温度,从而减少腔体开口的热损,也减少通过保温层的热损。对于水平设置的吸收器而言,管、壁相联后,扼制了沿内壁向上的自然对流通道,从而相对减少了腔体向外的对流热损。采用的平板型腔体窗,它由对可见光透过率很高而发射率很低的热镜制成。

简介

在中温太阳能热利用中,槽形抛物面聚光集热器占有重要的地位。这类集热器中吸收器一般有两种,即真空管吸收器和腔体式吸收器。前者为一置于同心玻璃管内的金属圆管,其优点为:

(1)外表面涂有光谱选择性涂层,可增加能量收益,减少辐射热损;

(2)夹层抽真空可最大限度地减少对流热损。

缺点为:无论是光学选择性涂层还是真空技术,均需要特殊的制造工艺和加工能力,所以生产成本高,市场竞争力较差。

为了克服上述缺点,提出圆管状黑腔太阳能吸收器(以下简称腔体式吸收器)的概念并作了初步分析和效率计算。它的结构为一管形腔体,腔体内壁有较强的黑体效应,外壁与一同心外管形成套管,套管内流动工作介质,以带走腔体内壁吸收的热量。为减少热损,在外管的外表面包裹保温材料,此外还在腔体的开口处安装透明盖板。腔体式吸收器主要适用于长焦聚光器1。

腔体式吸收器的优点

腔体式吸收器的优点为:

(1)吸热过程不是发生在最大聚焦区,而是在聚焦区之后;由于集聚辐射变为散射辐射,它能比较均匀地分布于腔体内表面。与真空管吸收器相比,投射在控体内壁上的辐射能流密度较低,故管壁与工作流体的温差较小,腔体的有效温度也较低,故热损降低。

(2)既无需抽真空,也无需涂光学选择性涂层,只需传统的材料和制造技术便可生产,故成本低,便于维护,同时热性能易长期保持稳定。上述优点已使腔体式吸收器成为吸收器发展中的重要技术之一。

新型管簇结构腔体式吸收器的物理特征

一台由腔体式吸收器和槽形抛物面聚光器构成的太阳能集热器,利用该装置向啤酒厂提供120-300℃的工业用热(预热锅炉给水)。经测试,即使不在最佳工况下运行,其热性能也可与真空管吸收器相媲美,但后者的制造成本要昂贵得多。然而,其缺点在于管簇和腔体内壁不相联,加之腔体开口对管簇的角系数不足0.5,因此大部分聚焦后的阳光直接照射到腔体内壁;而内壁由于不象管簇那样有介质流过可将吸收的热量带走,这就使得内壁的温度很高,一导致热损增大。

为了克服该缺点,采用管簇和腔体壁紧密相联的结构形式(例如焊接、胀接等方式),让腔体壁不仅作为壳体,同时也成为管子的“翅片”,使其吸收的热量可通过导热方式传递给管簇,这就降低了腔体的有效温度,从而减少腔体开口的热损,也减少通过保温层的热损。对于水平设置的吸收器而言,管、壁相联后,扼制了沿内壁向上的自然对流通道,从而相对减少了腔体向外的对流热损。采用的平板型腔体窗,它由对可见光透过率很高而发射率很低的热镜制成。

总结

新型管、壁相联并有热镜窗口的腔体式吸收器,可大大改善吸收器的热性能:

1.单位长度吸收器热损中随工作介质平均温度的升高而呈线性增大。

2.集热器效率随太阳直射辐射强度的增大而上升,其影响就越显著。

3.各种效率均随聚焦比E的增大而呈非线性上升,并在E >40后上升趋于平缓,这说明E取40是合理的。

4.集热器总效率在吸收器开口圆心角为30°至70°的区间内存在一峰值,且该峰值受保温层导热热阻的制约,用玻璃纤维作保温材料时,取60°是最合理的2。

本词条内容贡献者为:

徐恒山 - 讲师 -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管簇

图文简介

管簇是指和腔体壁紧密相联的结构形式(例如焊接、胀接等方式),让腔体壁不仅作为壳体,同时也成为管子的“翅片”,使其吸收的热量可通过导热方式传递给管簇,这就降低了腔体的有效温度,从而减少腔体开口的热损,也减少通过保温层的热损。对于水平设置的吸收器而言,管、壁相联后,扼制了沿内壁向上的自然对流通道,从而相对减少了腔体向外的对流热损。采用的平板型腔体窗,它由对可见光透过率很高而发射率很低的热镜制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