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E级电气设备是一种用于核电厂使用的专用设备。我国在核电设备鉴定领域主要遵循美国IEEE和法国RCC-E系列标准。根据RCC-E的要求,核电厂1E级电气设备必须进行产品合格鉴定试验。设备鉴定试验的目的是验证工程样机指标能否符合产品设计要求,其中,鉴定试验项目和指标的确定十分关键。
简介我国在核电设备鉴定领域主要遵循美国IEEE和法国RCC-E系列标准。根据RCC-E的要求,核电厂1E级电气设备必须进行产品合格鉴定试验。设备鉴定试验的目的是验证工程样机指标能否符合产品设计要求,其中,鉴定试验项目和指标的确定十分关键。由于我国在设备鉴定实践方面缺乏经验和系统性的数据积累,因此在关键的鉴定要素的把握方面,还有待提高1。
设备鉴定方法设备鉴定的基本方法有运行经验法、论证分析法和型式试验法3种。在实际的设备鉴定过程中,由于经济和时间投入的限制、有效模型和实际数据的缺乏等因素,仅靠某一种方法并不可行,通常需要不同方法的组合。
1.运行经验法
运行经验法是通过收集和分析类似设备在相近或更严酷环境中的成功运行数据,类比论证设备执行其安全功能的能力。对于1E级电气设备,鉴于其功能的重要性,我国现有运行核电厂还无法提供其长期运行机会。
2.论证分析法
论证分析法是以试验数据、运行经验、物理定律为基础,充分考虑老化对设备的影响,运用有效的数学模型,或严谨的逻辑推导,来证明设备能在特定的运行环境和要求的时间内,保持其安全功能的完整性。
3.型式试验法
型式试验法是在对设备进行老化评价,并确定了设备老化机理的基础上,采用加速老化试验的方法,等效模拟设备在特定环境条件下和预期鉴定合格寿命期末的技术状态和运行工况;通过设计基准事件环境模拟试验,来验证设备在要求时间内执行规定安全功能的能力。
设备鉴定试验程序我国1E级电气设备多处于国产化研发阶段,推荐采用型式试验法或组合方法进行设备鉴定。
1.确定鉴定试验规格书(或大纲)
1E级电气设备的鉴定需要编写特定的试验规格书,主要包括下述内容:①确定设备适用的鉴定类别(K1、K2或K3);②确定试验样本组中的单元数量;③确定设备在反应堆正常运行和发生事故时要求的功能、功能特性和测量功能特性的试验条件及验收准则;④确定与设备的种类、安装条件和运行有关的影响量及其额定范围,相应试验的试验条件和验收准则;⑤根据设备鉴定类别的不同,确定评价设备性能随时间变化所采用的试验条件和严酷程度;⑥根据设备鉴定类别的不同,确定模拟事故工况下所产生应力,采用的试验条件和严酷程度;⑦确定每项试验期间和试验之后测量的功能、功能特性和测量的试验条件及验收准则。
2.审查标识文件和补充文件
标识文件和补充文件是由厂家提供,分别用于描述设备样本全部必要的识别信息和进一步描述产品材料、性能等细节。另外还要提供参考文件用来跟踪设备及其制造过程所作的修改。
3.选择试验样本
鉴定试验用样本应满足以下要求:①应与工程产品属同一设计;②应与工程产品属同一类生产设备和同一代表性的工艺来制造;③应具有由设计规定的热应力、电应力和机械应力的组合布局;④其数量和类型应能代表工程产品在目标电厂中的实际使用范围;⑤以组件或部分装配件为试样,代表目标电厂对其总体的功能特性需求。
4.鉴定试验顺序
标准的电气设备鉴定试验包括:基准试验、极限条件下的试验、评价设备性能随时间变化的试验以及模拟事故工况试验。
5.验收准则
电气设备的验收准则应满足以下要求:
(1)施加应力后的功能特性检测项目应与基准试验项目保持一致,允许验收标准值的降低,降低原则应满足相应工业标准要求。
(2)如条件允许,在部分施加应力的试验项目中(如LOCA、抗震等)应保证设备施加额定载荷,并定时进行功能特性检测,项目应与基准试验项目保持一致,允许验收标准值的降低,降低原则应满足相应工业标准要求。
6.鉴定报告
鉴定试验完成后,应编写鉴定总结报告,作为设备鉴定的结论性文件2。
总结现阶段我国1E 级电气设备的鉴定应以型式试验法为主,鉴定过程中应把握住核心要素,针对设备所处的特定环境、运行条件和功能要求,确定设备的鉴定类别,编写特定的鉴定试验规格书,确定基准试验、评价设备性能随时间变化的试验、极限条件下的试验和模拟事故工况下所产生应力的试验的试验项目、试验方法、严酷度和试验参数,并严格遵照规格书要求进行,从而获得电气设备适应核电厂环境的验证信息,为产品推向核电市场打下坚实的基础。
本词条内容贡献者为:
徐恒山 - 讲师 -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1E级电气设备
图文简介
1E级电气设备是一种用于核电厂使用的专用设备。我国在核电设备鉴定领域主要遵循美国IEEE和法国RCC-E系列标准。根据RCC-E的要求,核电厂1E级电气设备必须进行产品合格鉴定试验。设备鉴定试验的目的是验证工程样机指标能否符合产品设计要求,其中,鉴定试验项目和指标的确定十分关键。
- 来源: 科普中国科学百科
- 上传时间:2019-06-09
科普中国公众号
科普中国微博

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