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微生物发酵法大量生产肌苷的工艺和技术。肌苷的化学名为次黄嘌呤核苷或次黄苷,分子式为C10H12N4O5,相对分子质量为268.28。是次黄嘌呤和核糖的缩合物,其磷酸酯即肌苷酸。白色结晶或无水粉末状,易溶于水,pH近中性无臭,味微苦。
简介用微生物发酵法大量生产肌苷的工艺和技术。肌苷的化学名为次黄嘌呤核苷或次黄苷,分子式为C10H12N4O5,相对分子质量为268.28。是次黄嘌呤和核糖的缩合物,其磷酸酯即肌苷酸。1
特性白色结晶或无水粉末状,易溶于水,pH近中性无臭,味微苦。产生菌主要是细菌,如枯草芽孢杆菌、短小芽孢杆菌、产氨短杆菌、谷氨酸棒杆菌、谷氨酸微球菌、铜绿假单胞菌和节杆菌等,粟酒裂殖酵母等酵母菌和某些霉菌也可产生。发酵用的碳源一般为葡萄糖或淀粉水解糖,氮源为酵母粉(如纸浆酵母)、硫酸铵和豆饼水解液等。1
工艺流程一般工艺为培养基配制、灭菌、冷却;接种三级种子;大罐中通气培养(35~37℃,43~48h);放罐;树脂吸附、洗脱;活性炭柱吸附、洗脱;浓缩;粗结晶;重结晶;成品。肌苷在医药领域用途较广,可用于治疗心脏疾病、肝脏病、白血球减少症、放射病、贫血症、血吸虫病、视网膜炎、神经萎缩以及毛地黄中毒等症还司制成干扰素诱生剂和其他药物肌苷经磷酸化后可生成强力味精的原料——肌苷酸。1
本词条内容贡献者为:
李丽霞 - 博士 -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肌苷发酵
图文简介
用微生物发酵法大量生产肌苷的工艺和技术。肌苷的化学名为次黄嘌呤核苷或次黄苷,分子式为C10H12N4O5,相对分子质量为268.28。是次黄嘌呤和核糖的缩合物,其磷酸酯即肌苷酸。白色结晶或无水粉末状,易溶于水,pH近中性无臭,味微苦。
- 来源: 科普中国科学百科
- 上传时间:2018-11-22
科普中国公众号
科普中国微博

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