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法由著名美国微生物学家R.E.Hungate于1950年设计,故名。这是厌氧菌微生物学发展历史中的一项具有划时代意义的创造,由此推动了严格厌氧菌(如瘤胃微生物区系和产甲烷菌等)的分离和研究。
其主要原理是利用除氧铜柱(玻璃柱内装有密集铜丝,用电热法加温至350 ℃时,可使通过柱体的不纯氮中的氧气与铜发生氧化反应而被除去)来制备高纯氮,再用此高纯氮去驱除培养基配制、分装过程中各种容器和小环境中的空气,使培养基的配制、分装、灭菌和贮存,以及菌种的接种、稀释、培养、观察、分离、移种和保藏等操作的全过程始终处于高度无氧条件下,从而保证了各类严格厌氧菌的存活。用严格厌氧方法配制、分装、灭菌后的厌氧菌培养基,称为预还原无氧灭菌培养基即PRAS培养基。
简介此法由著名美国微生物学家R.E.Hungate于1950年设计,故名。这是厌氧菌微生物学发展历史中的一项具有划时代意义的创造,由此推动了严格厌氧菌(如瘤胃微生物区系和产甲烷菌等)的分离和研究。1
原理其主要原理是利用除氧铜柱(玻璃柱内装有密集铜丝,用电热法加温至350 ℃时,可使通过柱体的不纯氮中的氧气与铜发生氧化反应而被除去)来制备高纯氮,再用此高纯氮去驱除培养基配制、分装过程中各种容器和小环境中的空气,使培养基的配制、分装、灭菌和贮存,以及菌种的接种、稀释、培养、观察、分离、移种和保藏等操作的全过程始终处于高度无氧条件下,从而保证了各类严格厌氧菌的存活。用严格厌氧方法配制、分装、灭菌后的厌氧菌培养基,称为预还原无氧灭菌培养基即PRAS培养基。1
器材在进行产甲烷菌等严格厌氧菌的分离时,可先用Hungate的这种无氧操作把菌液稀释,并用注射器接种到装有融化后的PRAS琼脂培养基试管(见图)中,该试管用密封性极好的丁基橡胶塞严密塞住后平放,置冰浴中均匀滚动,使含菌培养基布满在试管内表面上(犹如将好氧菌浇注或涂布在培养皿平板上那样),经培养后,会长出许多单菌落。1

滚管技术的优点是试管内壁上的琼脂层有很大的表面积可供厌氧菌长出单菌落,但试管口的面积和试管腔体积都极小,因而特别有利于阻止氧与厌氧菌接触。1
本词条内容贡献者为:
李丽霞 - 博士 -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亨盖特滚管技术
图文简介
此法由著名美国微生物学家R.E.Hungate于1950年设计,故名。这是厌氧菌微生物学发展历史中的一项具有划时代意义的创造,由此推动了严格厌氧菌(如瘤胃微生物区系和产甲烷菌等)的分离和研究。其主要原理是利用除氧铜柱(玻璃柱内装有密集铜丝,用电热法加温至350 ℃时,可使通过柱体的不纯氮中的氧气与铜发生氧化反应而被除去)来制备高纯氮,再用此高纯氮去驱除培养基配制、分装过程中各种容器和小环境中的空气,使培养基的配制、分装、灭菌和贮存,以及菌种的接种、稀释、培养、观察、分离、移种和保藏等操作的全过程始终处于高度无氧条件下,从而保证了各类严格厌氧菌的存活。用严格厌氧方法配制、分装、灭菌后的厌氧菌培养基,称为预还原无氧灭菌培养基即PRAS培养基。
- 来源: 科普中国科学百科
- 上传时间:2018-11-22
科普中国公众号
科普中国微博

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