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生菌界、广古生菌门、热球菌纲、热球菌目、热球菌科的2属超嗜热古生菌之一。已记载的种有2个(2000年)。生活在海底火山口附近。细胞球形。生长最适温度为100℃(生长温度范围为70~106℃)最适pIH为6~8。化能异养型,可利用蛋白质、淀粉或麦芽糖作能源厌氧,以硫作呼吸链电子受体。G+ C mo1%值为38。本属的堀越火球菌,OT3菌株的基因组大小为1.80Mb(1998年)。
简介古生菌界、广古生菌门、热球菌纲、热球菌目、热球菌科的2属超嗜热古生菌之一。
已记载的种有2个(2000年)。生活在海底火山口附近。1
特点细胞球形。生长最适温度为100℃(生长温度范围为70~106℃)最适pIH为6~8。化能异养型,可利用蛋白质、淀粉或麦芽糖作能源厌氧,以硫作呼吸链电子受体。G+ C mo1%值为38。本属的堀越火球菌,OT3菌株的基因组大小为1.80Mb(1998年)。1
本词条内容贡献者为:
贺会强 - 博士 -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火球菌属
图文简介
古生菌界、广古生菌门、热球菌纲、热球菌目、热球菌科的2属超嗜热古生菌之一。已记载的种有2个(2000年)。生活在海底火山口附近。细胞球形。生长最适温度为100℃(生长温度范围为70~106℃)最适pIH为6~8。化能异养型,可利用蛋白质、淀粉或麦芽糖作能源厌氧,以硫作呼吸链电子受体。G+ C mo1%值为38。本属的堀越火球菌,OT3菌株的基因组大小为1.80Mb(1998年)。
- 来源: 科普中国科学百科
- 上传时间:2018-11-22
科普中国公众号
科普中国微博

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