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类具有某些生物学活性,但不能用常规的培养方法使其生长繁殖和形成菌落的细菌。其某些生物学活性可用测定核酸、酶、呼吸和蛋白质等指标证实。活而不可培养态细菌是在1980年代由美国学者R.R.Colwell等发现。有大量的细菌尤其是G-细菌存在这一状态,如弧菌属、沙门氏菌属、气单胞菌属、螺杆菌属、军团菌属、葡萄球菌属、弯曲菌属、志贺氏菌属和埃希氏菌属等。
简介一类具有某些生物学活性,但不能用常规的培养方法使其生长繁殖和形成菌落的细菌。其某些生物学活性可用测定核酸、酶、呼吸和蛋白质等指标证实。1
举例VBNC态细菌是在1980年代由美国学者R.R.Colwell等发现。有大量的细菌尤其是G-细菌存在这一状态,如弧菌属、沙门氏菌属、气单胞菌属、螺杆菌属、军团菌属、葡萄球菌属、弯曲菌属、志贺氏菌属和埃希氏菌属等。在水体和土壤环境中,存在大量的VBNC态细菌。
有实验证明,霍乱弧菌就是以本状态进行越冬的。
目前对VBNC的形成和回复性等机制尚不清楚。1
本词条内容贡献者为:
李丽霞 - 博士 -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活而不可培养态细菌
图文简介
一类具有某些生物学活性,但不能用常规的培养方法使其生长繁殖和形成菌落的细菌。其某些生物学活性可用测定核酸、酶、呼吸和蛋白质等指标证实。活而不可培养态细菌是在1980年代由美国学者R.R.Colwell等发现。有大量的细菌尤其是G-细菌存在这一状态,如弧菌属、沙门氏菌属、气单胞菌属、螺杆菌属、军团菌属、葡萄球菌属、弯曲菌属、志贺氏菌属和埃希氏菌属等。
- 来源: 科普中国科学百科
- 上传时间:2018-11-22
科普中国公众号
科普中国微博

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