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分布,广西 、 贵州、四川。生态习性,幼虫孳生在溪边石穴积水中。 在贵州绥阳县海拔1500 m髙的宽阔水林 山腰泉水坑中采获过此蚊幼虫。
中胸盾片具不明显的金黄色正中、 背中纵条。 气门后区有窄白鳞簇。 腹节背板有基带。 雄蚊抱肢基节近中部腹测内缘有一巧根左右长短不同的毛簇。 幼虫呼吸管2a-s 单 枝 或 分 2 枝。
鉴别特征中胸盾片具不明显的金黄色正中、 背中纵条。 气门后区有窄白鳞簇。 腹节背板有基带。 雄蚊抱肢基节近中部腹测内缘有一巧根左右长短不同的毛簇。 幼虫呼吸管2a-s 单 枝 或 分 2 枝。1
形态描述雌蚊头顶鳞宽, 黑色。后头杂有白色窄鳞; 颊区各有一窄的白宽鳞斑。 触角梗节浅褐色。 胸: 中胸盾片有褐鳞和金黄色鳞 ,后者在正中和背中线上及在盾前侧缘和肩窝后形成不明显的条纹。 气门后窄鳞簇。 中胸腹侧板和后侧片上有宽白鳞簇。 翅: 翅长 3.5 - 4.0m m,翅鳞深褐色。 足 : 各足跗节深褐色。 腹: 背板鳞深褐外侧有数根较长刚毛。
雄蚊触须约为喙长1/10。尾器:腹节背板侧叶上各有许多短刚毛,外侧有数根较长的刚毛。抱肢基节近中部腹侧内缘有一25根左右长短不同的毛簇。背基内叶近似方形, 基部有许多细长毛 ,皱纹区窄 。端节长枝稍曲,为短枝长的 1.2- 1.5 倍 ,末端有成排密集小钝齿, 短枝细圆锥形, 有小刚毛 3-5 根。 类小抱器内枝较短而宽, 有小刚毛 3 根; 外枝不发达 。1
地理分布广西 、 贵州、四川。1
生态习性幼虫孳生在溪边石穴积水中。 在贵州绥阳县海拔1500 m髙的宽阔水林 山腰泉水坑中采获过此蚊幼虫。1
本词条内容贡献者为:
李丽霞 - 博士 -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那坡伊蚊
图文简介
地理分布,广西 、 贵州、四川。生态习性,幼虫孳生在溪边石穴积水中。 在贵州绥阳县海拔1500 m髙的宽阔水林 山腰泉水坑中采获过此蚊幼虫。中胸盾片具不明显的金黄色正中、 背中纵条。 气门后区有窄白鳞簇。 腹节背板有基带。 雄蚊抱肢基节近中部腹测内缘有一巧根左右长短不同的毛簇。 幼虫呼吸管2a-s 单 枝 或 分 2 枝。
- 来源: 科普中国科学百科
- 上传时间:2018-11-23
科普中国公众号
科普中国微博

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