坚壳带是指沸腾钢钢锭凝固过程中,随着结晶速度和排气条件的变化,形成不同的结晶带。沸腾钢钢锭的结构可分为5个带,其中第一个带就是坚壳带。

定义

坚壳带是指沸腾钢钢锭凝固过程中,随着结晶速度和排气条件的变化,形成不同的结晶带。沸腾钢钢锭的结构可分为5个带,其中第一个带就是坚壳带1。

形成及特点

钢水注入模内,钢液受到模壁的强烈冷却而快速结晶,形成由细小等轴晶组成的无气泡的致密、坚实的外壳带。际增加,远远超过(C)(O)平均值,(C)(O)间反应激烈进行,引起模内钢水强烈沸腾,产生的CO气体全部上浮排除,形成无气泡的坚壳带。钢水氧化性愈强或注速愈慢,模内沸腾愈激烈,坚壳带愈厚。在正常条件下,坚壳带厚度为12~25mm。

钢水的氧化性与坚壳带厚度的关系

具有良好氧化性的钢水,在浇注过程中沸腾强烈,形成了钢水在模内的对流循环运动,这种对流循环使生长着的坚壳带受到冲刷,带走了不断产生着的气泡和富集的杂质,因此坚壳带就致密、纯洁,就具有一定的厚度。

若钢水的氧化性弱,浇注过程中无明显的对流循环,气泡排出量少,坚壳带的生成过程缺乏金属回流的冲刷作用,钢锭的坚壳带就薄,蜂窝气泡就靠近表面,注锭上涨就严重。

氧化性过强的钢水,在浇注过程中,模内的钢水沸腾极强,钢水在模内的对流循环区变窄,甚至无对流循环,这种沸腾极强的钢锭,虽然由于排气量多,坚壳带厚,但坚壳带不致密,不纯洁,在坚壳带内存在针状气泡或气沟,严重者可造成蜂窝气泡外露2。

锰含量对坚壳带厚度的影响

锰在钢水中相对浓度,也是影响钢水氧化度的重要因素。锰是一种脱氧元素,锰和碳都和钢水中的氧发生作用,当Ma:C(即锰的相对浓度)高时,锰与氧结合就多,碳与氧结合就少,产生CO气泡就少,模内钢水沸腾就弱,钢锭的坚壳带就薄。

导致坚壳带损坏的因素

钢锭在均热炉内加热温度愈高,加热时间愈长,坚壳带的烧损就愈多,特别是在高温下长时间待轧,坚壳带的烧损就更厉害,这是因为当温度高于850℃时,氧化铁皮即形成较快,当温度达1200℃以上时,氧化铁皮的生成速度则急剧加快。同时,在高温下待轧会造成钢锭的过烧和烧坏。特别不应该将钢锭加热到1390℃以上,这将导致奥氏体的同素异晶转变。这种同素异晶转变,约伴有1%的体积膨胀,这对钢锭的坚壳带也是一个破损性因素3。

本词条内容贡献者为:

石季英 - 副教授 - 天津大学

坚壳带

图文简介

坚壳带是指沸腾钢钢锭凝固过程中,随着结晶速度和排气条件的变化,形成不同的结晶带。沸腾钢钢锭的结构可分为5个带,其中第一个带就是坚壳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