酿酒酵母(Saccharomyces cerevisiae),又称面包酵母或出芽酵母。酿酒酵母是与人类关系最广泛的一种酵母,不仅因为传统上它用于制作面包和馒头等食品及酿酒,在现代分子和细胞生物学中用作真核模式生物,其作用相当于原核的模式生物大肠杆菌。酿酒酵母是发酵中最常用的生物种类。酿酒酵母的细胞为球形或者卵形,直径5–10μm。其繁殖的方法为出芽生殖。
介绍酵母属于真菌,是一类单细胞真核微生物的统称。酵母广泛分布于自然界,喜在糖分高、偏酸性的环境中生长;其形态多样,因种而异,常见的有球形、椭圆形、卵圆形、柠檬形等,细胞大小因种类差别很大,一般直径1~5μm,长5~30μm或更长(于景芝,2005)。酵母具有繁殖快,生长周期短(一般每1.5~2h增殖一代),代谢旺盛,且菌体营养丰富等特点(周德庆,2002);酵母是兼性微生物,在有氧呼吸或无氧发酵条件下都能生长,厌氧发酵可以获得代谢产物(如酒精、各种酒类、甘油、酶等),耗氧发酵可以获得酵母细胞或细胞组成成分(于景芝,2005);酵母菌生长繁殖所需的能量主要来自糖类的分解代谢,可以利用多种不同的单糖和低聚糖、非碳水化合物(如多元醇、石油裂解物)、工业生产的碳源(如糖质原料糖蜜、淀粉质原料玉米和大友等谷物、含糖废液、亚硫酸盐废液)等。
目前发现超过1500种的酵母,已鉴定700多种,但只有一少部分在工业中使用。酵母菌具有优良的发酵特性和营养特性,在实际生产中可以根据对酵母细胞数量、细胞组成成分的需求,或者对酵母代谢产物的需求,按照不同日的来确定酵母发酵的生产工艺。工业上常用的酵母种类有酿酒酵母、异常汉逊氏酵母(李锐利,2011)、粟酒裂殖酵母(陈良强,2013)、黏红酵母(施安辉,2003)、热带假丝酵母(赵国群,2017)、产朊假丝酵母(郭照宙,2016)、解脂假丝酵母(卢翠文,2009)、巴斯德毕赤酵母(唐元家,2002)等。日前酵母及酵母衍生物已广泛应用于食品(酿酒、烘焙与中式发酵、调味品生产等)、医药和化工(即食营养酵母,酵母谷胱甘肽,核糖核酸、B族维生素、酵母多糖、麦角固醇等),农业(单细胞蛋白饲料、农业肥料、益生菌等)、生物能源(燃料乙醇)、生物工程(基因工程的受体菌)等领域。1
域:真核域(Eukarya)
界:真菌界(Fungi)
门:子囊菌门(Ascomycota)
纲:半子囊菌纲(Hemiascomycetes)
目:酵母目(Saccharomycetales)
科:酵母科(Saccharomycetaceae)
属:酵母属(Saccharomyces)
种:酿酒酵母(S. cerevisiae)2
生存形态酵母的细胞有两种生活形态,单倍体和二倍体。单倍体的生活史较简单,通过有丝分裂繁殖。在环境压力较大时通常则死亡。二倍体细胞(酵母的优势形态)也通过简单的有丝分裂繁殖,但在外界条件不佳时能进入减数分裂,生成一系列单倍体的孢子。单倍体可以交配,重新形成二倍体。酵母有两种交配类型,称作a和α,是一种原始的性别分化,因此很有研究价值3。
种属信息2
| 中文 | 子囊菌纲 | 盘菌目 | 盘菌科 | 酿酒酵母 | |
| 拉丁文 | Ascomycetes | Pezizales | Saccharomyces cerevisiae | Cerevisiae |
酿酒酵母(Saccha-romycescererisiae)分类地位属于真核域、真菌界、子囊菌门、半子囊菌纲、酵母目,酵母科、酵母属。生长在麦芽汁琼脂培养基上的酿酒酵母菌落为乳白色,有光泽、平坦、边缘整齐;细胞宽度2.5~10μm,长度4.5~21um,长与宽之比为1~2,多为圆形、卵圆形或卵形;酿酒酵母多以营养体状态进行出芽繁殖,在特定的条件下进行有性繁殖。酿酒酵母与细菌相比,在细胞大小、细胞壁组成、生长温度等方面都有很大差异。
酿酒酵母菌株功能基于酿酒酵母菌株特性,酿酒酵母活菌、非活性成分及细胞组成成分已广泛应用于饲料工业和畜牧养殖业,其功能主要体现在两大方面:
(1)活菌可以作为益生菌或发酵菌剂使用;
(2)酿酒酵母非活性形式和细胞组分,可以作为酵母有机微量元素、功能性蛋白原料、免疫增强剂、霉菌毒素吸附剂,抑菌促生长剂使用。1
酿酒酵母与细菌比较基本特征的差异
特征 细菌 酿酒酵母
动物肠道菌群占比 99%
酿酒酵母
图文简介
酿酒酵母(Saccharomyces cerevisiae),又称面包酵母或出芽酵母。酿酒酵母是与人类关系最广泛的一种酵母,不仅因为传统上它用于制作面包和馒头等食品及酿酒,在现代分子和细胞生物学中用作真核模式生物,其作用相当于原核的模式生物大肠杆菌。酿酒酵母是发酵中最常用的生物种类。酿酒酵母的细胞为球形或者卵形,直径5–10μm。其繁殖的方法为出芽生殖。
- 来源: 科普中国科学百科
- 上传时间:2018-11-16
科普中国公众号
科普中国微博

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