尿紫质,又称尿棕色素或尿紫质。尿中含有的粪卟啉。尿中粪卟啉增多是铅引起卟啉代谢障碍的表现之一。尿粪卟啉与尿铅含量及临床症状有一定关系,但并不完全平行。

检测

由于其检验方法简便,可作为铅接触的筛选指标之一。正常参考值:半定量法应为阴性;定量法小于0.15mg/L。尿粪卟啉增多也可见于某些血液病、药物中毒等。

可用于诊断卟啉病:卟啉病可引起卟啉代谢紊乱,导致其合成异常和卟啉及其前身物与氨基-γ-酮戊酸及卟胆原的排泄异常,浓度异常升高,并在组织中蓄积,在这种异常代谢过程中产生大量的尿卟啉和粪卟啉。

阳性:可见于先天性卟啉病、迟发性皮肤型卟啉病(发病期)、急性卟啉病(发病期)、铅及重金属中毒、肝病和某些溶血性贫血、心肌梗死等。1

相关疾病

①急性间歇性卟啉症:是一种常染色体显性遗传性疾病。急性发作期,尿中卟胆原和δ-氨基-γ-酮戊酸的日排泄量显著增高,据此基本可以明确诊断。

②先天性红细胞生成性卟啉症:是一种常染色体隐性疾病,由尿卟啉原Ⅲ辅合酶缺乏引起。尿中的卟啉以尿卟啉和粪卟啉为主,卟胆原和δ-氨基-γ-酮戊酸水平正常,粪便中以粪卟啉为主。

③迟发性皮肤卟啉症:是最常见且最易治疗的卟啉症,由肝脏中尿卟啉原脱羧酶缺乏引起。诊断特征是尿中以尿卟啉为主,且粪便中异粪卟啉增多。尿中δ-氨基-γ-酮戊酸可以轻度增高而卟胆原正常。

注意事项

1.在尿检前禁用富有卟啉的食物或药物。

2.为避免卟啉分解,留取标本应使用棕色瓶子,及时送验新鲜尿液。

本词条内容贡献者为:

张磊 - 副教授 - 重庆师范大学

尿紫质

图文简介

尿紫质,又称尿棕色素或尿紫质。尿中含有的粪卟啉。尿中粪卟啉增多是铅引起卟啉代谢障碍的表现之一。尿粪卟啉与尿铅含量及临床症状有一定关系,但并不完全平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