旱田指的是土地表面不蓄水的的田地,或浇不上水的耕地。在我国,旱田主要分布在北方地区,如东北三省,黄土高原,青海西藏地区。干旱等自然灾害也会造成旱田现象。表面干裂。

主要特点

旱田是人们在长期农业历史生产中发展出来的一种文化现象,表示田地很干旱,由于旱田主要优点是可以种植大量的耐干旱的作物,所以其适应性很强。由于作物生长的季节性很明显,人们为了获得高产,除考虑旱田的种植属性外,还要配合作物的生长季节性和作物需要水分的关键期。而大多数作物生长一般在高温多雨期。这是庄稼生长的重要条件。在热带多降水地区,人们一般不需考虑水源问题,但在温带地区和亚寒带等作物可以生长的地区,则首先要考虑的是作物适应气候的问题。因此,在不同的地区,人们发展了不同的旱田利用方式。例如,中国的长城以北地区,不仅是典型的旱田区,而且庄稼的熟制基本上是一年一熟。人们对其的适应做法是春季播种,夏秋时节开始收获。其余时期为体田期。而到了长城以南,积温有所提高,熟制也发生变化,可以实现两年三熟到一年两熟。

利用方式

旱田的大块分布,决定人们的劳作方式。例如,在平原少水地区,人们可以逐步发展成规模型的农庄,可以实现规模化,专业化,机械化生产。例如美国的小麦,玉米种植带,中国的东北平原,华北平原种植区。而在面积狭小地区,即使是多水地区,人们也无法实现规模经营,机械化耕作,例如,中国的南方山区农业,人伙为了获得足够的粮食,在山坡种植小麦,玉米等作物,只能大量使用人力,畜力,特别是在国家退耕还林还覃政策未实现的时候,更是表现非常明显。

旱田改水田搞好规划整地做池

1.1 规划好灌溉用水井

地下水灌区, 首先要规划好灌溉用水井。每眼井的灌溉面积, 应根据土壤质地、土层深浅和漏水情况而定。一般一眼六寸泵的机电井能灌溉水田3~5 hm2。

1.2 平整土地做池

新开的水田, 应根据土地的平整程度或高低差的大小, 来规划水田池子的大小。第一年原则是随高就高, 大小均可, 但每个池子内的地表土高低差不应超过10 cm。高低差太大不仅平地工程量大, 而且高岗地把耕层土都移走了, 剩下生土层很难长出好水稻。水田地的平整和池子的大小应逐年规划整理, 3~5年才能达到整齐标准。平地时, 如果没有水准仪等设备测量时, 可购买直径1 cm左右的透明塑料管, 在里边灌进清水后, 拉到地里做水平尺用, 测量后钉木桩等做好标记即可。

注意除草剂药害及盐碱地改良

2.1 防止除草剂药害

要改水田的玉米地, 凡是用过阿特拉津、嗪草酮、赛克津、烟嘧秀等除草剂的, 两年内不宜改种水稻。因为, 上述这些除草剂的残效期长, 容易使水稻受药害。如果这些玉米地一定要改做水田的话, 请注意使用沃土安、丰收佳等农药残留降解剂。沃土安是由不饱和有机酸, 磷酸酶激活剂、微生物能量物质和多种微量元素复合而成的农药解毒剂。

2.2 盐碱地的改良

需要改造的旱田p H值达到或超过8.0时, 就应增施脱硫石膏、硫酸铝, 或禾康、快攻、金科瑞菌剂等盐碱改良剂进行改良。无论使用什么改良剂, 最好都要和排水洗碱相结合, 才能达到理想的效果。

2.3 增施有机肥

新改良的盐碱地, 因施用改良剂后再泡田冲洗, 虽然改良了盐碱性状, 但同时也冲走了有用的东西。所以, 改良后的盐碱地必须增施有机肥。同时, 施用生物菌剂或菌肥, 这样才能有效地改善土壤的理化性状, 生产出优质高产的水稻。

2.4 杂草的防除

旱田改成水田后, 杂草的组成群落也会发生相应的改变。一般第一年与老稻田相比, 杂草群落的相似系数为0.48, 第二年提高到0.69, 第三年、第四年上升至0.83~0.84左右, 需4~5年后杂草群落才由旱生型向湿生型、水生型杂草转变, 新老稻田的杂草群落才能基本达到一致。

新开的水田第一年, 水耙地后一周内完成插秧, 3~5 d水稻返青后即追施返青肥和封闭杂草, 只需封闭一次杂草即可。新开水田区使用的除草剂, 一定按要求, 掌握好用药量, 不能超量用药。无论是封闭还是茎叶处理的, 三年内不能重复使用任何一种除草剂, 以避免杂草产生抗药性。同时注意, 喷药时一定把地头、路边和池埂的杂草除净, 以免杂草成熟落籽, 加大来年本田的杂草基数。

培育水稻壮秧

3.1 品种选择

应选择生育期适合自己的土地、灌溉水源和劳务及管理水平的中早熟或中熟的品种。能安全成熟的品种, 不仅产量高而且出米率也高。否则, 不仅产量低而且水稻也卖不上等级。井灌区5月末能插完3.5片叶壮秧水稻的, 可选择积温2 650℃、生育期130 d的中早熟品种, 同等条件下地表水灌区的, 可选择积温2 700℃、生育期135 d左右的中熟品种。盐碱重的水田应适当选择早熟一些的品种。

3.2 苗床扣膜播种

水稻苗床地一定选择在背风向阳及干爽高燥处, 苗床应在3月中旬扣完薄膜, 以使苗床地尽早地化冻。4月初浸种催芽, 10日前播完种, 15日左右出苗, 机插秧的苗龄35 d前必须插完秧。否则, 秧苗徒长, 无法培育壮秧。如果因为第一年改水田, 工作量大, 要拖到4月20日后播种育苗时, 就不必扣大棚育苗了, 直接用无纺布平铺育苗, 照样可育出壮秧。

3.3 苗床温湿度管理

苗期注重搞好通风降温和床土调酸工作。播种至出苗期, 棚内温度达到37℃~38℃时必须通风降温, 不然会烤伤秧苗。水稻出苗至1.5叶期, 棚内温度可控制在25℃~28℃, 此时床土水分不易过多, 晚间扣棚保温。秧苗1.5~2.5叶期, 棚内温度应根据本田整地进度情况, 控制在20℃~22℃, 秧苗3.5叶时就应插完秧。

3.4 搞好本田病害的防治

新开水田一般病害均较轻, 但也应按时用药搞好预防。白城地区的水稻主要易发生纹枯病、稻瘟病、胡麻斑病、细菌性褐斑病、叶鞘腐败病等, 这些病害, 在发病条件适宜时, 均能侵染穗部形成白穗, 造成减产。

施药不当

(1) 高频率地重复使用同类除草剂, 导致水田杂草产生了抗药性。据我们在洮北区东风乡农场, 张喜福承包的水田调查, 插秧前后两次大剂量的用药, 封闭杂草之后, 又两次喷施茎叶处理大龄杂草的药剂, 秋收前, 地里仍有零星的大草存在。据省农科院和有关部门的共同研究, 在连续使用苄嘧磺隆、吡嘧磺隆的水田中, 对慈姑等杂草的乙酰乳酸合成酶ALS基因突变排序进行分析, 结果有8个基因位点发生了突变, 就是已经变成了一个新的抗药性杂草品种。细胞分裂抑制类的丁草胺、乙草胺及二氯喹啉酸等, 也均产生了抗药性。所以, 科学地使用除草剂, 减少农药的用量, 防止杂草产生抗药性, 是发展生态农业、减少环境污染和降低生产成本的必由之路。

(2) 防止杂草产生抗药性。轮换使用不同种类的除草剂, 也就是使用的主要除草剂品种3~5年后必须改用其他作用机理的除草剂;混合使用两种以上不同作用机理的除草剂, 可以延缓或阻止抗药性杂草的出现;由于担心除草剂效果不好, 人为的加大了除草剂的用量或使用次数, 结果更增加了除草的难度, 并使抗药性杂草增加。

科学使用除草剂

(1) 根据土壤的酸碱性, 沙质漏水等情况严格按照产品说明书选择用药。如苄嘧磺隆、西草净等在新开的p H≥8.0的盐碱地不易使用。扑草净等在砂质土壤不易使用。

(2) 气温高低决定杂草的萌动、发芽的早晚, 所以要根据气温情况、翻旋整地的深浅和杂草的种类选择除草剂品种及使用时间和方法。如扑草净、西草净在气温达到或超过30℃时不能用, 有露水时不能用。乙氧氟草醚 (果尔) , 在气温低于20℃、水温低于15℃时不能用。

(3) 根据杂草的特性用药。由于翻地、旋地的深浅不同, 使种子或根茎入土的深度也不一, 从而缩短或延长了杂草的萌发时间, 也就必然影响到除草效果。所以, 封闭杂草时, 对禾本科杂草应比阔叶杂草早几天用药。西草净等根吸型除草剂, 可以晚一点用药。果尔和丙草胺是杂草中下胚轴吸收除草剂, 只有杂草发芽前后才能更好地发挥药效。1

本词条内容贡献者为:

张磊 - 副教授 - 重庆师范大学

旱田

图文简介

旱田指的是土地表面不蓄水的的田地,或浇不上水的耕地。在我国,旱田主要分布在北方地区,如东北三省,黄土高原,青海西藏地区。干旱等自然灾害也会造成旱田现象。表面干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