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丫蕊花(Ypsilandra yunnanensis),植株大小变化较大。叶连柄长2-13厘米,宽1-2厘米。
形态特征
植株大小变化较大。叶连柄长2-13厘米,宽1-2厘米。花葶通常长于叶,长3-30 (-40)厘米,总状花序较狭;花梗较短,长2-3毫米;花被片近匙形或倒披针形,长4-5毫米;雄蕊短于花被片,在果期可稍露出花被外;子房上部3浅裂,花柱短,长约1毫米,在果期不延长;柱头3裂,裂片长约0.8毫米,外弯。蒴果三棱状倒卵形,成熟时比花被片稍长,宽可达1厘米。种子长约5毫米。花期6-7月,果期8-10月。1
生长于海拔3300-4000米的草坡、杜鹃林下或灌丛边缘。1
分布范围分布在云南西北部(德钦、贡山等)和西藏(波密)。1
主要价值药用部位全草。
功效应用清热解毒,散结、止血。用于瘰疬,小便不利,水肿。现代用于抗肿瘤.抗菌,子宫出血。2
本词条内容贡献者为:
贺会强 - 博士 -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科普中国公众号
科普中国微博

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