滩地韭(Allium oreoprasum ),百合科。草本,具根状茎。生于海拔1200至2700米的向阳山坡、滩地、河谷阶地或石滩上。该种以其鳞茎紧包清晰网状的鳞茎外皮,倒卵状椭圆形至倒卵状宽椭圆形的花被片具深紫色的中脉和反折的对褶小尖头,比花被片短的花丝而极易被识别。1
形态特征鳞茎簇生,近狭卵状圆柱形,粗0.5-1厘米;鳞茎外皮黄褐色,破裂成纤维状,呈清晰的网状。叶狭条形,比花葶短,有时仅达花葶的一半高,宽1-3(-4)毫米。花葶圆柱状,高11-30(40)厘米,中部粗1-2毫米,下部被叶鞘;总苞单侧开裂或2裂,宿存;伞形花序近扫帚状至近半球状,少花,松散;小花梗近等长,比花被片长1.5-3倍,基部具小苞片;花淡红色至白色;花被片具深紫色中脉,倒卵状椭圆形至倒卵状宽椭圆形,先端具1反折的对褶小尖头,长4.2-7毫米,宽2.5-4毫米,内轮的常短而宽;花丝为花被片长度的1/2-3/4,基部1.2-1.5毫米合生并与花被片贴生,分离部分内轮的宽三角形,外轮的狭三角形,基部为内轮的1/2宽,常比内轮的稍短;子房近球状,基部无凹陷的蜜穴;花柱不伸出花被外;柱头3浅裂。花果期6-8月。1
生长环境生长于海拔1200-2700米的向阳山坡、滩地、河谷阶地或石滩上。1
分布范围产自新疆和西藏(西部)。苏联中亚地区也有分布。1
主要价值滩地韭具有较强的无性繁殖能力,再生力很强,耐牧,但冬季残留少,春季返青早,幼嫩多汁,各类家畜均喜食,羊和骆驼最喜食,夏季结实后家畜乐食,秋季干枯后各类家畜仍采食,特别是羊在春季产羔时,它能提供鲜嫩多汁的饲草,促进产羔母羊的泌乳量。滩地韭营养成分较高,属良等牧草。
本词条内容贡献者为:
魏大勇 - 副教授 - 西南大学滩地韭
图文简介
滩地韭(Allium oreoprasum ),百合科。草本,具根状茎。生于海拔1200至2700米的向阳山坡、滩地、河谷阶地或石滩上。该种以其鳞茎紧包清晰网状的鳞茎外皮,倒卵状椭圆形至倒卵状宽椭圆形的花被片具深紫色的中脉和反折的对褶小尖头,比花被片短的花丝而极易被识别。
- 来源: 科普中国科学百科
- 上传时间:2018-11-16
科普中国公众号
科普中国微博

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