梭沙韭,草本植物,具根茎。鳞茎数枚聚生,圆柱状,粗0.4-0.7厘米;鳞茎外皮灰褐色,破裂成纤维状,基部常近网状,稀条状破裂。
形态特征鳞茎数枚聚生,圆柱状,粗0.4-0.7厘米;鳞茎外皮灰褐色,破裂成纤维状,基部常近网状,稀条状破裂。叶狭条形,比花葶短,宽1.5-3(-5)毫米;花葶圆柱状,高15-30厘米,下部被常呈紫色的叶鞘;总苞单侧开裂,早落;伞形花序具少数较松散的花;小花梗近等长,比花被片短或近等长,基部无小苞片;花大,钟状开展,紫色至黑紫色;花被片椭圆形至卵状椭圆形,或倒卵状椭圆形,先端钝圆,稀收缩为钝头,近等长,长8-13毫米,宽4-4.5毫米;花丝等长,约为花被片长度的1/2,基部合生并与花被片贴生,合生部分高约1毫米,内轮的基部有时扩大,罕在扩大部分的每侧各具1小齿,外轮的锥形;子房近球状,腹缝线基部具不甚明显的蜜穴;花柱比子房短或近等长;柱头常3浅裂。花果期8-10月。1
生长环境生于海拔2700-4200米的碎石山坡或草坡上。1
分布范围产于云南(西北部)、四川(西南部)和西藏(察隅、昌都)。1
主要价值【藏药】野韭:全株治风寒感冒,食欲不振《滇省志》。
采收储藏秋季可采收,洗净,鲜用或晒干。
本词条内容贡献者为:
贺会强 - 博士 -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梭沙韭
图文简介
梭沙韭,草本植物,具根茎。鳞茎数枚聚生,圆柱状,粗0.4-0.7厘米;鳞茎外皮灰褐色,破裂成纤维状,基部常近网状,稀条状破裂。
- 来源: 科普中国科学百科
- 上传时间:2018-11-16
科普中国公众号
科普中国微博

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