味觉敏度(taste acuity)是指味觉的绝对感受性,即味觉感受器觉察出最小味觉刺激量的能力。1
简介味觉敏度主要受个体差异、味觉刺激物(如各种食物)的温度以及机体的需要状态等因素的影响。不同个体对相同的味觉刺激物的味觉敏度不同,感受性有高低。味觉刺激物温度的上升使对咸、苦的感受性逐渐下降,对酸的感受性影响不大,对甜的感受性而言,高于或低于35度会下降,但研究发现,温度不影响对甜味物质甘氨酸的感受性。处于饥饿状态的有机体对甜和咸的感受性提高,对酸和苦的感受性降低。
主要特点味觉敏度是指味觉感受器分辨出最小味觉刺激量的能力。即味觉的绝对感受性。味觉敏度受个体差异、味觉刺激物的温度及机体需要状态等因素的影响。不同个体间的味觉敏度不同。味觉刺激物的温度升高会使咸和苦的味觉感受性降低,对酸的感受性影响不大。甜的味觉以35℃最敏感,高于或低于35℃都会使感受性下降。此外饥饿状态会提高甜和咸的感觉性,降低酸和苦的感觉性。
影响因素对味觉刺激的觉察能力即为味觉敏度。影响它的因素有:
①个体生理差异;
②某种味觉刺激的经常性,经常刺激会使敏度降低;
③食物温度。温度对味感受性的影响很大,也较复杂。温度对酸的感受性影响不大,对咸和苦的感受性会随温度升高而逐渐下降,对甜的感受性的影响有一个转折点(35℃),高于或低于35℃都会使甜感受性下降;
④机体的需要状态。饥饿的人对甜和咸的感受性提高,对酸和苦的感受性降低。
本词条内容贡献者为:
汤寿旎 - 副教授 - 武汉理工大学
科普中国公众号
科普中国微博

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