弹性系数也称弹性,它是一个相对量,用来衡量某一变量的改变所引起的另一个变量的相对变化。弹性总是针对两个变量而言的。例如,需求价格弹性系数所考察的两个变量是某一特定商品的价格和需求量,而能源弹性则是考察经济总量指标与能源消费量之间的关系。一般来说,两个变量之间的关系越密切,相应的弹性值就越大;两个变量越是不相关,相应的弹性值就越小。用弹性分析方法处理经济问题的优点是简单易行,计算方便,计算成本低,需要数据少,应用灵活广泛。但也存在某些缺点:一是其分析带有一定的局部性和片面性。计算弹性或作分析时,只能考虑两个变量之间的关系,而忽略了其他相关变量所产生的影响。二是弹性分析的结果在许多情况下显得比较粗糙,弹性系数可能随着时间的推移而变化,以历史数据测算出来的弹性系数预测未来,可能不准确,许多时候要分析弹性系数的变动趋势,对弹性系数进行修正1。
定义和计算方法弹性系数分析在经济预测模型中是一种常用的方法,通过弹性系数的分析可以了解到,作为影响因素的自变量对某种求解的应变量的反应或影响程度。
弹性分析法又称弹性系数分析法,它是通过计算两个变量的增减率的比值,考察两个有联系现象间的数量关系、变化特征和规律。弹性系数是指因变量y的增减率与自变量x的增减率之比,常用E表示。它说明自变量x每变化百分之一,因变量y能相应地变化百分数。计算公式为:

以上是逐期弹性的计算公式。本期弹性亦等于本期边际(
)乘以上期水平系数(
)的倒数。若需计算若干期的平均弹性系数
,有下列几种方法可供选择。
(1)水平法。用因变量和自变量的总增减率对比求
:

(2)几何法。用几何法求得的
的平均增长率对比:

(3)函数法。先确定
两个变量的函数方程式,再求平均弹性;用函数法求平均弹性,通常需要与回归分析相结合:

弹性可按数值大小、取值正负、衡量对象不同进行分类。
(1)按弹性系数的大小,可分为零弹性(E=0),低弹性或弱效应弹性(
),等效应弹性(
),强效应弹性(
1)。
(2)按弹性系数取值正负,分为正效应弹性E>0和负效应弹性E
弹性系数分析法
图文简介
弹性系数也称弹性,它是一个相对量,用来衡量某一变量的改变所引起的另一个变量的相对变化。弹性总是针对两个变量而言的。例如,需求价格弹性系数所考察的两个变量是某一特定商品的价格和需求量,而能源弹性则是考察经济总量指标与能源消费量之间的关系。一般来说,两个变量之间的关系越密切,相应的弹性值就越大;两个变量越是不相关,相应的弹性值就越小。用弹性分析方法处理经济问题的优点是简单易行,计算方便,计算成本低,需要数据少,应用灵活广泛。但也存在某些缺点:一是其分析带有一定的局部性和片面性。计算弹性或作分析时,只能考虑两个变量之间的关系,而忽略了其他相关变量所产生的影响。二是弹性分析的结果在许多情况下显得比较粗糙,弹性系数可能随着时间的推移而变化,以历史数据测算出来的弹性系数预测未来,可能不准确,许多时候要分析弹性系数的变动趋势,对弹性系数进行修正。
- 来源: 科普中国科学百科
- 上传时间:2018-06-18
科普中国公众号
科普中国微博

帮助